金秋十月,江西石城煙區的稻田里“流金淌銀”。“轟隆隆”,一臺臺收割機駛過,“唰唰唰”,沉甸甸的稻穗被“吃”進機器,行進間,黃澄澄的稻谷“吐”入“蛇皮袋”,身后,粉碎的秸稈還入田間。“一株稻穗平均有120多粒,顆顆飽滿,單產有850多斤。”江西石城縣高田鎮朱家村煙農付永居一臉喜悅。
圖為收割師傅正在收割煙田禾 溫昌恭攝
“我今年種了40畝烤煙,有10070多斤煙葉,煙葉總收入19萬4仟多元,包括秧田有45畝煙田禾,今年雖然遇到干旱天氣,但在煙草部門和當地政府的協助下,對缺水田塊用抽水機抽水灌溉,對煙田禾的產量影響不大,加上陽光充足,谷粒飽滿,現在收割完畢,預計有3萬8千多斤煙田谷,我種的是貢米優質稻,按跟合作社簽訂的收購價每百斤190元,能買到7萬2千多元,又是個豐收年啦!”談到煙稻輪作付永居臉上樂開了花。
近年來,石城縣煙草專賣局牢記“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堅持把煙葉生產融入重農抓糧的大格局,把“打造煙稻輪作區”作為發展方向,以煙促稻、以煙穩糧,切實推進煙稻高效協同、產業融合發展。
煙葉和煙后稻都是季節性較強的作物,煙稻輪作可以使兩種作物在生長時間上相互銜接,有效改善土壤生態,增加百姓收入。“種煙必種稻,煙稻輪作簡直是‘天作之合’。”現在,石城煙區煙農已形成這樣的共識。
為了降低煙后稻種植成本和風險,進一步提高煙農種植煙后稻的積極性,近年來,石城縣煙草專賣局引導煙葉合作社,積極創建煙區產業綜合體,綜合體以煙葉合作社為平臺,以家庭農場帶動小農戶為主體,以煙稻輪作為載體,配套相關服務,帶動煙農致富。
綜合體以創建集約高效的工作平臺為目標,堅持“種植在戶、經營在社”的管理組織模式,合作社向煙農優惠供應優質稻種,與種植戶簽訂合同,核定最低保護價回收稻谷,合作社銷售產品。2022年煙區產業綜合體內采用煙稻輪作的形式,煙農煙后100%種植貢米稻,保底價190元/百斤,利潤一畝900元以上。
石城煙區大力推進煙稻輪作模式,建設煙稻產業綜合體,農業產業穩定、種植效益良好,吸引部分年輕人回村務農。
“今年上半年,我種了55畝煙葉,賺了15萬多元,煙葉收獲后種植優質稻,又有了5萬元的純收入。”談起煙稻輪作的情況,高田鎮上柏村32歲返鄉青年翁昌貴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樣的收入,他很知足。2021年,翁昌貴被老家煙稻輪作的高收益吸引回鄉務農,如今,他的錢袋子終于鼓起來了。
“近年來,石城縣煙草專賣局協同當地政府在煙葉種植區域內統一規劃,開展以“煙葉+優質稻種植”為主導的煙稻雙優基地建設,實現了農田零拋荒。”石城縣煙草專賣局分管煙葉副經理陳瓊紅介紹說,“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煙葉和優質稻兩大主導產業,積極探索綜合體與米業公司合作,通過‘定區域、定農戶、定品種、定技術標準、定收購標準’和‘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倉儲、統一定價、統一品牌’等措施,打造‘石城貢米’精米品牌。”2022年,全縣煙后稻種植面積2萬多畝,預計優質稻產值可達3000多萬元。
如今,石城煙區發揮煙葉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主動做好配套政策銜接工作,推動形成“產業政策融合、生產區域融合、種植主體融合”的產業融合、煙農增收發展思路,水稻、煙葉兩大產業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繪出一幅產業融合、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