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山東濰坊諸城市賈悅鎮鳳凰嶺下廣袤的煙田里,一臺大功率拖拉機牽引著翻轉犁正在開展冬耕作業。轟鳴聲中,拖拉機走過的地方,深層的新鮮土壤被翻了上來,表層的土壤連同剛剛施入的牛糞有機肥料被埋進地下。
“近年來,我們合作社對現有的拖拉機進行了更新換代,全部更換為120馬力以上的大功率拖拉機,耕起地來動力更強勁、效率更高……”在冬耕現場指揮機械作業的賈悅鎮孟友合作社經理白中友說。
圖:煙農合作社及時更新配置現代化大馬力作業機械
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配置是高標準煙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借助自主研發、聯合攻關、成品引入等手段,配置推廣煙用、通用機械40余種,基本實現了耕整地、煙苗移栽、煙田植保等煙葉生產全環節的機械配備全覆蓋。
煙田是煙葉生產的基本保障,只有堅持高標準煙田建設才能有效推進煙農增收、加快現代煙草農業發展進程。近年來,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將高標準煙田建設作為煙葉生產的一項核心工作,從機械資源配置、煙田布局優化和植煙土壤保育入手,努力將全市煙田打造成為土壤適宜、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優質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煙田。
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把選擇最適宜煙葉種植的土地放在首位,做好頂層設計,將煙葉生產融入現代高效生態農業長期發展規劃。在加強煙田排查、建立煙田數據檔案的基礎上,他們確立了“四必調”煙葉布局原則,即煙葉內在化學成分關鍵指標不達標、土壤質地不符合優質煙葉生產標準、連作時間超過3年及種植主體配合度差的區域地塊必須調整,力求讓篩選出的每一塊土地都適宜煙葉種植。目前,諸城煙區已逐步形成以煙葉為主,以丹參、小米、油菜、花生等高安全性、高附加值、高品質作物為輔的煙田輪作模式。
走在諸城煙區廣袤的煙田里,你會發現這里不但煙田規劃科學、成方連片,在每塊煙田的周邊都修建了平坦、整齊的機耕路,作業機械在田間地頭很容易就能完成轉向調頭和地塊更換,這大大提高了機械作業的工作效率。
圖:煙區的煙水煙路配套齊全
煙田宜機化改造和硬件設施配套是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實施高標準煙田建設的重點,他們堅持“總體規劃、系統布局、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原則,根據設施配套情況和宜機化程度,有針對性地開展煙田土地整理、煙基設施建設和農機設備購置,推進煙田、煙水、煙路、煙機、煙房綜合再配套、再裝備和再提升,確保高標準煙田規劃一片、建成一片、穩定一片。
“我們按照實際配套情況將全市煙田分為高標準煙田、準高標準煙田和可建設高標準煙田三大類,目前我們已建成高標準煙田1.8萬畝,占煙田總面積的32%,力爭三年內實現高標準煙田全覆蓋。”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科科長王春勝說。
優質的土壤是保障土地生產能力的基礎。為加強土壤保育、培肥煙田地力,諸城市局(分公司)結合煙區生態實際,相繼開展綠肥種植、土地深耕、科學配方施肥和地膜回收治理等工作。他們大力推廣冬牧70、黑麥草等綠色生物肥料,全面落實30厘米以上的冬耕深翻標準,結合煙田測土結果嚴格推行“一地塊一方案”配方施肥舉措,有效改良了煙區土壤。
“有方向、有規劃的高標準煙田建設讓煙區布局更加合理、作業更加高效、煙田更加穩固,為煙農持續增收致富上了一層堅實可靠的保險。”對于高標準煙田建設帶來的變化,諸城煙草專賣市局(分公司)局長、經理劉志剛這樣總結道。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