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煙葉收購期和學生考試季雙雙結束,鄒啟毅一家的忙碌生活也暫時告一段落。這個皮膚黝黑、中等身材、精氣十足的農村人,拿著存折本從銀行走出來,一直盯著今年交煙的收入,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官地坪鎮(zhèn)富平村,鄒啟毅已種植烤煙20多年,一直踏踏實實、肯學肯干,辛勤勞作在煙地里,依靠種好“金葉子”,鼓起自己“錢袋子”,也實現(xiàn)了兒子的“求學夢”——兒子鄒慕文考上了北京大學,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片片煙葉既是“金葉子”,亦是打拼出的事業(yè)
對鄒啟毅而言,一片片煙葉不僅是一家人主要經濟來源,更是自己用半輩子打拼出來的事業(yè)。
1997年,從師范學校畢業(yè)的鄒啟毅沒有選擇從教,而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種起煙來。“父親是一名教師,家里田地比較多,心疼母親太勞累,就想多分擔一些,同時也不想田地荒著。”說起種煙初衷,鄒啟毅說他的想法很簡單。
“第一次,因沒有經驗,別人說一個烤房就能烤完10多畝煙葉,但最后只烤了5畝左右,來不及烤的就浪費了。”剛開始種煙時,鄒啟毅也常常犯難。但他知道要把煙葉種好、種出質量,只能多看多學多付出努力。
“種煙復雜著吶,要想提升煙葉質量,細心、技術、經驗哪樣都不能少,每一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錯。”談起煙葉種植,鄒啟毅經驗十足。為此,他潛心向行家里手學,向煙站技術員問,不斷總結經驗。慢慢地,鄒啟毅也成為了“種煙能手”,從最初的幾畝,到今年的45畝,烤煙面積越種越大,種煙效益越來越好。僅2022年,鄒啟毅家種煙收入就達16萬余元。
通過種煙,他在鎮(zhèn)上修起了房子,也為兒子積攢一年又一年的學習費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現(xiàn)在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還有專業(yè)技術人員手把手、點對點指導我,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能夠成為職業(yè)煙農。也希望能夠大力推行科技種煙新技術,減輕我們煙農的勞動強度。”對于未來,鄒啟毅有著自己的規(guī)劃。
與此同時,對鄒啟毅而言,煙葉產業(yè)發(fā)展為村里帶來的變化,他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我們村沒有合并之前叫平頭界村也叫‘金葉村’,烤煙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鄒啟毅介紹,以前地處山區(qū)的富平村資源匱乏、交通不便,三面環(huán)山,唯一進出的是一條山路,村民們要翻山越嶺才能到鎮(zhèn)上,發(fā)展較為落后。而現(xiàn)在,水泥路直通家家戶戶門前,生活便利且舒適。
這些變化源于全村發(fā)展高寒生態(tài)烤煙,由10年前的300畝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近2000畝,煙葉成為致富金葉,村民收入至少翻了四番,實現(xiàn)增收致富的夢想。
“自2000年開始,我們就開始組織建扶力量來到村里,并與村民達成共識,種植煙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技術培訓、政策宣講等措施,當前全村煙葉種植總產值達到900多萬元。”張家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主要負責人介紹。
一片片煙葉既是“黃金屋”,亦是孩子的榜樣力量
此時此刻,兒子鄒慕文已經在北京大學開始了學習深造,但通過電話交談可以感受到,煙農父親就是兒子最好的榜樣。
“爸爸很勤勞、慈愛,承受著很大壓力。但再怎么忙都會叮囑我和妹妹要多讀書、讀好書。他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精神影響著我。”在兒子鄒慕文眼中,父親鄒啟毅是十分合格的。
鄒慕文說,讓他至今還記得的是一次下著大雨去上學,因為雨大、路不好走,而且家里的小三輪車也沒有遮擋,為了不讓他被雨水打濕,父親便用塑料布先披在他身上,然后緊緊抱著他,而父親卻全濕了……
鄒慕文深知,父母為了自己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唯有努力學習,多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更好地回報家人的愛。
鄒慕文的大學生活才剛剛開始,鄒啟毅的種煙事業(yè)也一刻不能停歇。
“希望你在大學里能繼續(xù)努力學習,不僅要學書本上的知識,而且要善于向社會學習,成為社會有用之人,回報關心關愛我們一家的人,回報社會。”電話這頭,鄒啟毅總是再三關心囑咐兒子鄒慕文。
鄒啟毅還笑著說道:“我也要向兒子學習,除了勤勞肯干,在思想上也要與時俱進,更加努力種好煙,讓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
現(xiàn)如今,煙葉產業(yè)逐步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政策也越來越好,對于未來,鄒啟毅更是充滿了希望,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正徐徐展開……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