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走進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六鐵鎮樹基村,片片青綠映入眼簾,一株株青麻葉冬白菜和插播其間的白蘿卜迎著朝陽茂盛生長。
正在為冬白菜除草的彝族煙農阿爾么日作告訴筆者,她是在自家地里為老板打工,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在自家地里為老板打工?”我以為是自己聽錯了,亦或是她幽默地稱自己的老公為“老板”,搞不清狀況,害怕說錯話,連忙問身邊的六鐵煙站站長鄭世國,這是怎么回事?
圖為阿爾么日作正在菜地除草。鐘光富 攝
原來,阿爾么日作還真是在自家地里為“老板”打工。
2022年,寧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積極引導煙農因地制宜開展“煙葉+”輪作增收。六鐵鎮樹基村的煙農對“煙葉+蔬菜”積極性很高,但始終害怕賣不出去而猶豫不決,六鐵鎮黨委政府便采取“大戶領頭”模式,煙農把煙地免費提供給種煙大戶,大戶完成煙地廢舊地膜、煙桿等清理即可,大戶如果需要勞動用工,優先使用提供土地的煙農。
這樣既實現了輪作,也讓煙農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增加收入,還減輕了大戶的成本,增加了大戶的信心。
一番解釋,搞清楚了阿爾么日作說的“老板”的意思,也知道這樣的互利“合作”在寧南煙區還屬于首次,本來煙地里種出白菜就讓人驚嘆了,而這種創造性的增收發展模式,更讓我感嘆鎮領導和群眾的智慧。
“以前煙葉交售結束后就沒有農活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寨子里閑聊度日,想出去打零工,但人家嫌我們沒有技術、歲數又大了。”53歲的阿爾么日作說,今年還可以,我們家兩個勞動力已經掙了3000多元了,更重要的是輪作后的煙地明年種煙土壤肥度肯定不錯,還免除了我們清理煙地的活兒。
在鄭站長的帶領下,我們找到了阿爾么日作的“老板”石依哈,石老板30多歲,個頭不高,一頭短發顯得精明能干,有著豐富的經營經驗。“今年鎮政府和煙草公司都在大力支持煙地輪作,國家也在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我聯系了43戶煙農,一共種了近800畝的冬白菜和白蘿卜。”正當我們擔憂他的銷路問題時,他接著介紹說“現在已經和縣上的蔬菜供應商達成協議打通了銷售渠道,800畝蔬菜不一定掙多少錢,但從目前來看,至少不會虧本。”看到青綠的煙地里一棵棵大白菜和白蘿卜日漸成熟,石依哈信心十足。
地里的一株株大白菜已經長到六七斤重,特別是插播其間的蘿卜欲掙脫泥土的束縛露出青白的頭顱,我忍不住拔出一棵大蘿卜,用力一掰,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斷裂處雪白如玉、汁水欲滴,咬一口,嫩脆香甜中略帶點特殊的生辣。想象著這嫩脆的蘿卜和青綠的大白菜與豬肉燉在一起,熱氣騰騰端上餐桌的情形,一定是人間美味。
近年來行業一直在探索“煙葉+”輪作模式,想方設法讓秋收后的煙地能夠續種其它作物,讓煙農增加收入。在寧南縣的種煙鎮,根據煙地海拔高度、土壤結構、秋冬雨水等環境條件和后期銷售渠道等因素,先后開展了“煙葉+光葉紫花苕”“煙葉+秋苦蕎”“煙葉+秋豌豆”等種植模式。
糧煙融合發展是現代煙葉產業的重要舉措。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寧南縣種植煙葉4.8萬畝,目前開展“煙葉+”輪作茬口作物種植的煙地有3.2萬畝,預計產值超過1500萬元,不但豐富了當地的農作物品類,更為煙農增收致富拓寬了渠道。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