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家門口上班真好,在這里只負責編煙,一天能掙一百多塊錢,離家近,看孩子也方便。”近日,在河南省襄城縣潁橋回族鎮第一烘烤工廠內,來自附近村的村民張大娘正在嫻熟地編煙。“我這個活兒不緊不慢的,所以沒別人掙得多,這里還有刷煙葉和編煙葉同時干的姊妹,一天最多能掙三百多塊錢。雖然俺年紀大了,還能掙錢貼補家里,很開心。”張大娘笑著說道。
自“五星”黨支部創建以來,襄城縣圍繞“產業興旺星”創建標準,積極謀劃“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方向,打造國家級潁河煙區產業綜合項目,通過優化生產組織方式、發展集約化經營、推廣先進實用技術、落實機械化降本、促進多種特色產業發展,將產業綜合體打造成“焦甜焦香”特征突出的濃香型煙葉典型代表示范區,樹立煙草產業和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的標桿。潁橋回族鎮黨委副書記陳曉遠介紹,今年全鎮實現煙葉種植2800余畝,近年來高質量完成110座煙炕新建改建工作,成功打造了全省“煙葉+谷子輪作”種植示范基地。
在潁橋回族鎮煙谷輪作谷子綠色高產技術示范基地里,今年的谷子又實現了大豐收。潁橋回族鎮一級主任科員張國峰介紹,“煙谷”輪作模式可以讓煙葉與谷子互補,煙葉的生長需要高鉀肥料,谷子需要高氮肥料。在兩者的互相配合下,既能改良煙田土壤、減輕煙谷病蟲害、提高作物產量,又能有效解決煙糧爭地矛盾,增加農戶收入。
近年來,潁橋回族鎮依托科研院校的技術力量,構建“科研院所+政府+公司+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同河南省谷子產業聯盟、安陽市農業科學院、許昌市農業科學院等簽訂多方戰略合作協議,實現多方合作共贏。為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保證農戶的經濟效益,潁橋回族鎮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產銷模式,鼓勵農戶與企業簽訂產品回收合同,實現訂單銷售,既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又增厚了集體的“家底子”。
目前,襄城縣“煙谷”輪作模式使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的認證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小米酒、小米油、小米休閑食品等經過加工的小米占到總產量的70%,全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5億元以上。建成小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帶動農村就業人口3萬人次以上,使參與小米產業鏈的農戶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每年可創造財稅收入1億元以上。
“五星”創建勁頭足,“一村一品”見真功。如今,潁橋回族鎮“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遍地開花,煙葉種植、谷子種植、生產有機肥的許昌騰運生物有限公司,制作加工衣柜、展柜、櫥柜的許昌森茂木業有限公司,生產假發的襄城縣宏秀發制品有限公司……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從風光秀麗的田間到紅紅火火的車間,這里的人民在奮力描繪著富庶、幸福的畫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