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近年來,福建省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緊緊圍繞“國之大者”,主動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凝聚多方力量,開展撂荒地復墾,開發新耕地、新煙田,持續健全“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的協同發展機制,筑牢發展基礎。
組織引領解決土地撂荒難題
耕地是農業發展之基,是制約漳平煙農擴大規模增效益、影響煙稻產業模式穩固的主要因素。
為破解耕地難題,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在了解各鄉鎮均存在耕地撂荒情況后,認為復墾撂荒地實行煙稻輪作大有可為。
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立即組織人員到各鄉鎮考察是否適合種植煙葉,并宣傳煙稻輪作在穩定糧食產量、增加鄉鎮財政收入、助力農民增收與推進鄉村振興上的優勢;多次與鄉鎮主要領導、鄉村振興辦人員、有發展意愿的村“兩委”座談,共謀撂荒地復墾、煙稻產業融合發展藍圖。
兩年多來,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投入170多萬元,引導復耕撂荒地3000多畝,補貼建設機井、提灌站等項目10個。“去年就流轉土地、復墾撂荒地種煙種稻,村民既有田租收入,又有務工收入,還保證了口糧,大家的積極性更高了。”白沙鎮官洋村支部書記詹金珠說道。
2022年11月9日,村民利用挖掘機對撂荒地進行復墾,圖為作業現場。黃慧敏供圖
2023年2月9日,在撂荒地復墾后種植上烤煙的場景。黃慧敏供圖
“拎包入住”助力土地煥發生機
為了提高土地耕作效率,2021年,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在龍巖市新羅區白沙鎮巖下村試點“拎包入住”產業發展模式,對煙農一對一進行幫扶、提供一站式服務,讓煙農來了就能種煙。
巖下村返鄉青年煙農吳懋華,成為“拎包入住”的第一批受益人。當年他就與漳平市雙洋鎮2名老煙農聯合種植烤煙250畝,人均取得了近10萬元的收益,巖下村百畝土地被“激活”。吳懋華的例子,讓漳平市赤水鎮、雙洋鎮,甚至是毗鄰漳平的三明市煙農都慕“拎包入住”之名而來。2022-2023年,漳平累計引進異地煙農27戶、種植煙稻(煙玉米)3000多畝。
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總結試點經驗,通過政企合力保障烤房、村社攜手流轉土地、站站聯合培育煙農、社社合作提供服務等夯實基礎,以筑巢、引鳳、固鳳,實現“花香蝶自來”。
2023年1月10日,建設完成的白沙鎮巖下村烤房群為“拎包入住”產業模式提供烤能保障。黃慧敏供圖
如今,結伴而行、異地種煙、綜合配套的“拎包入住”產業發展模式更趨成熟,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煙區開發提供了可參考、可復制的發展模式,2023年,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打造12個“拎包入住”產業發展單元,開發新煙區16個,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0.53萬畝、增幅30.6%。
產業規模發展實現致富希望
走進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竹貫村,映入眼簾的是充滿生機的連片煙田。今年,竹貫村300畝土地種上了烤煙。
“雁石鎮九斗村,上半年是綠色的煙田、下半年是金色的稻田,村里20多戶人種了700多畝烤煙,有錢有糧,他們靠土地過上好日子。我早就想引進烤煙。”竹貫村支部書記溫水平說。
溫水平多次到巖下村烤房群觀摩,向吳懋華了解情況,并在2022年10月與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連線”。考察后,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決定在萬安鎮打造首個“翠碧家園”,并成功在竹貫、松洋、西貫三個村種植特色品種翠碧一號800畝。
新羅區萬安鎮松洋村支部書記楊錦斌在烤煙“進駐”后干勁十足:“今年對接10天就要確定流轉土地、種植戶、播種,時間緊就只落實175畝,明年盡早謀劃土地流轉、荒地復墾,爭取種到400畝以上。”
為保證效益,“拎包入住”產業發展模式在萬安鎮“安營扎寨”。雙洋鎮青年煙農程榮華懷著“三年百萬”的夢想來到竹貫村種植烤煙。在煙技員的鼓勵、伙伴們的支持下,程榮華添置了起壟機、覆膜機、水肥一體機,準備大干一場。他相信:努力奮斗,好日子一定會到來。
2022年11月2日,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市雙洋鎮煙稻產業融合區航拍圖片。黃慧敏供圖
“我們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深化煙葉產業融合,以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助力煙區共同富裕。”在推進煙稻輪作工作中,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廖開平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