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半夏,綠染海西。在云南大理灣橋鎮海西煙區產業綜合體內,今年的秧苗已在節令內完成了移栽,舒服地“躺”在水中沐浴陽光。據大理市蒼葉煙農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雷剛介紹,這些稻谷都是大理煙農增收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象牙軟香米。
2022年,在云南省煙草專賣局、云南紅塔銀行聯合舉辦的云南“增收創富 振興鄉村”煙農增收創富大賽頒獎暨交流活動上,由象牙軟香米加工而成的大理煙農增收品牌“潤色添香·洱海香米”獲得全省“十佳煙農優品”榮譽獎項。
大理海西產業綜合體種植的香米稻田(資料圖)。
“2020年,大理州煙草專賣局以大理海西煙區產業綜合體為載體,立項《基于煙葉產業生態價值鏈提升的煙農增收研究與實踐》科技項目,選取象牙軟香米及綜合體中的小春作物為煙農增收的新品培育重點,開發以產品差異化設計和消費場景打造為核心的新品培育和渠道方案,挖掘產業鏈價值,尋找煙農增收價值點。”大理州局技術中心該項目負責人李娟介紹。
在研究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確定了象牙軟香米的品牌名、銷售主體,鎖定產品定位和消費群體,個性化外包裝授權了外觀專利,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推廣銷售。有了技術的助力,香甜軟糯的洱海香米從生產端走向消費端,讓煙農嘗到了高值農產品的甜頭。
大理灣橋的一位煙農種植戶說:“從來沒有想到我們種植的大米能賣到十多元一斤。” 據了解,2019年以來,洱海香米累計銷售336.59噸,實現銷售額906.6萬元。
除了銷售模式的探索,該局還借助項目在海西煙區產業綜合體內采用綠色有機的種植方式,進行“煙草+水稻”水旱輪作。
水旱輪作帶來的優勢是雙重的,一方面,稻米生長周期長、管理到位,生產的稻米香氣撲鼻,口感“香、糯”,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報告風味指標中,洱海香米品嘗評分達到 96 分;另一方面,輪作有利于田塊用養結合,合理的品種布局和搭配,保證土地的利用率與經濟效應,最大限度的提升種煙土壤的利用與土壤改善。
這一系列的應用研究是大理州煙草專賣局持續探索煙農增收路徑的又一次嘗試,有助于引導煙農合作社由服務型向經營與服務并重轉型,創新從產到銷“全鏈式”的煙農增收新路徑,從產業鏈上延鏈建鏈,推動“煙草+N”產業融合發展更有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從“聯合社—合作社—煙農”的組織機制創新,到產銷一體“全鏈式”增收途徑探索,再到與張福鎖院士團隊合作共建大理煙草科技小院賦能,與朱有勇院士團隊合作開展煙糧協同項目,把煙葉生產融入鄉村振興大局和重農抓糧的大格局,關于煙后作物高值示范模式探索,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大理從未止步。
2022年,大理煙草科技小院開展“煙葉+鮮食玉米、煙葉+油菜薹/富硒油菜薹、煙葉+大豆”等試驗示范,種植鮮食玉米、油菜薹的畝產值能達3000元以上;在巍山縣打造的1萬畝煙糧雙優產業示范區,煙后青貯玉米畝均增收1000元左右,煙后鮮食玉米(含植株)畝均增收2400元左右。
“從現有的探索研究來看,煙農增收產品在提升生產能力、品牌培育、銷售推廣等方面仍然很大的挖掘空間。下一步,我們會從科技角度打開煙農增收新維度,讓煙農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為實現洱海高水平保護、農民高層次增收、產業高質量發展而努力。”李娟表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