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哥,你家嘞煙葉打頂抹杈得咋樣了?”安順市紫云縣黃土收購線技術員薛榮對著貓營鎮工業園區路邊一片綠油油的煙地喊。話音剛落,從煙地里鉆出來一個精神抖擻的老頭——代永平,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回答:“就剩這一點了,快結束了。”
代永平在煙地打頂抹杈。
代永平,大家都喜歡叫他馬德(小名)。一談起他,周圍的人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說他是煙農中的“大明星”。代永平家住在貴州省紫云縣貓營鎮狗場村,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煙農,迄今為止,已經種了十多年的煙了。
敢闖敢拼敢嘗試,當實踐上的“行者”
2002年,在全縣幾乎處于平地煙種植時期,代永平就開始嘗試起壟種煙。
經過十幾年的積累,他不僅有一套自己的烤煙種植經驗,還有獨特的見解:“人勤地不懶,除了多到地頭轉轉,多動手干干,還要多動腦筋、多思考,才能看到問題,才會想出辦法。”
這些年,盡管代永平在烤煙種植上也遇到土壤選擇、病蟲害、自然災害等問題的困擾,但他通過向技術員咨詢,向書本、手機自學等方式,都在實踐中逐一解決,在他眼里,這些經歷過的困難和問題都是一塊“墊腳石”。沒有什么困難能夠阻擋他前進的步伐,因為他深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代永平貓營鎮工業園區煙地的西南大學“蜜甜香型煙區主要根莖病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牌。
2010年,不走尋常路的代永平幾乎將他多年來種烤煙攢下的錢與朋友搭伙投資建藍莓基地,在兼顧烤煙種植的同時,發展藍莓種植700余畝。也就是在那一年,代永平獲得了近20萬元的收入。用他自己的話講,“只要敢闖敢拼敢做和堅持不懈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為提高煙葉質量和生產水平,代永平按照技術員的指導,在有機肥施用上下苦功夫。“今年共投入十萬斤有機肥,花了1萬多塊錢,我看現在這個煙葉長勢,預計每畝產量能增加50斤左右,再加上技術員的細心指導,我種的煙一定能豐收,賺錢不是問題。”代永平滿懷信心地說。
數十年事如一日,成管理上的“標兵”
在種煙管理上,代永平也有自己的“寶典”。“煙葉是三分種七分管,我一直都是做好一個‘管’字。”代永平說,“在煙葉種植管理上,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松懈,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代永平“煙蔬輪作”長勢喜人的蓮花白。
自開始種煙以來,代永平就牢固樹立“邊栽邊管”的理念。移栽期間,代永平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每天準時到煙地及時查苗補苗,確保栽足栽實;并按照每畝定量的標準,對補栽苗、弱苗追施“偏心肥”、澆“偏心水”,促進“落后”煙株迅速生長和迎頭趕上前面長勢好的煙株。
他一直秉持多跑腿、勤動嘴,不懂就問的態度,對栽后煙苗的田間管理常常上門取經、即刻解決,充分落實到每一塊地塊中、管理到每一棵煙株上。
由于堅持管理第一,代永平每年都能成為周邊煙農中的種植“標桿”和“模范”,也自然而然成了大家眼中的“農教授”。周圍的煙農一旦遇到病蟲害問題,總是跑去向他詢問打聽、尋求幫助和解決,而他也總是不厭其煩地一一進行解答和指導。
同村的吳啟和由于第一次種煙,在田管上沒有什么豐富的經驗,熱心的代永平總是經常到他的煙地里手把手教學,讓他長了很多知識、提高了種煙技能。“馬德簡直就像一個烤煙專家,啥都會,種煙遇到困難找他準沒錯。”吳啟和豎起大拇指,由衷佩服地坦言。
代永平“煙蔬輪作”豐收的蓮花白裝框。
今年,西南大學及湖南農業大學將他位于貓營鎮工業園區的48畝和大坪寨組的8畝煙地定點為蜜甜香型煙區主要根莖病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區,進行多個根莖性病害防控課題實驗,通過使用肥料、土壤調節劑,改善土壤條件治療根莖性病害(黑脛病、青枯病),為降低煙葉的根莖性病害發病率作了積極探索,助推煙葉產量和品質提升。說起這些,代永平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助農增收有實效,做致富路的“領隊”
近年來,紫云縣煙草分公司認真落實“糧煙協同”發展戰略,引導煙農開展糧煙輪作、煙蔬茬作,該種植模式逐漸在煙區推廣開來,解決了產業匱乏的貧困山區土地利用率較低的問題,也有效提高了農戶種煙綜合收益,在實現多元化產業增收、推動地方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
去年,代永平交售烤煙結束后,將其中的66畝煙地開展煙蔬輪作,種植蓮花白和花菜,在增加自身經濟收益10萬余元的同時,也增加了當地村民的務工收入。許多煙農受代永平的帶動和影響,也紛紛走上煙蔬配套種植,協同增收的道路,其中,同村的吳啟和在他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利用閑置空地種植蔬菜48畝,年底就增加了收入7萬余元。
代永平抱著豐收煙葉。
今年,代永平種植了136畝烤煙,交售煙葉23100斤,收入38.53萬元。賣完煙葉后,他又馬不停蹄地將煙地全部種上花菜、白菜,初步估算蔬菜接茬種植收入30萬元,全年總收入預計近70萬元。說到這些,代永平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山村創業增收“引路人”和“帶頭人”。
“明年我還要再加把油,準備擴大規模種200畝烤煙,同時再加大一些投入,爭取多賺點錢,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對未來充滿憧憬的代永平笑呵呵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