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宜機化改造后的四川宜賓市筠連縣蒿壩鎮糧煙輪作區 /四川省局(公司)供圖
煙葉生產機械化,是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之路上“繞不過”“躲不開”的現實命題。
四川種植煙葉歷史悠久,具備生產烤煙、雪茄煙、曬煙、白肋煙等多類型煙葉的良好生態條件,烤煙生產規模位列全國第4。因地制宜推進機械化作業,是推動煙葉生產“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也是破解丘陵山地煙區農機“適配難、下田難、作業難”等難題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以“可靠、先進、經濟、適用”為著力點,四川煙區以市場成熟度高、煙農接受度高和小改小革等適用性強的“兩高一強”農用機械為推廣重點,從農機農藝融合、全程機械化、宜機化煙田改造、分區作業配套、投入模式創新等方面發力,探索形成了適合四川丘陵山地煙區的機械化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操作標準。
四川涼山州冕寧縣哈哈河壩大型作業區開展翻耕起壟工作 /四川省局(公司)供圖
農機農藝融合 按下“快進鍵”
四川涼攀煙區降雨集中在每年6至9月,其余月份基本“滴雨不下”,不僅影響煙葉移栽、生長和采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煙農的勞動力投入。
“以前栽煙的時候‘等雨來’,采收的時候‘怕來雨’。現在,用上水肥一體化技術,再也沒有這種焦慮了?!迸手ㄊ袩熮r李福生感慨地說。
“龍頭一開,水肥自來。”近年來,四川攀枝花煙區分別適配了膜下和膜上兩種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水肥耦合、雨后補肥、營養均衡。在此基礎上,探索構建滴灌水肥一體化移栽模式和“六改四減”栽培工藝,將傳統的12道栽煙流程簡化為5道,水、肥利用率分別提高30%、15%,畝均用工從7.08個降至1.74個,農機農藝實現深度融合。
機藝兩端發力、雙側并舉,是四川煙區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的一大特點。四川煙區統籌機藝融合程度,梳理高、中、低三個檔次,通過“內研外引”的方式,強化關鍵農機研發技術攻關與復式農機選型改進,同時以一體化思維重構集成農藝,推進機藝融合生產、環節一體化作業。
覆膜鋪管一體機、手提式移栽器、背負式移栽施肥一體機……近年來,四川煙區重點推廣了一系列農機農藝融合度高的農機,破解低融合度“無機可用”、中融合度“有機難用”的難題。聚焦示范引領,四川省局(公司)還大力打造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縣,在全省建設煙葉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縣7個,其中國家局示范縣4個(含試驗監測點1個)、省局示范縣3個。通過以點帶面,全省煙葉生產農機農藝正向“深度融合”持續轉變。
全程機械化賦能 暢通“全鏈條”
“今年,皇華煙點5800畝煙葉,在12天內就高標準完成移栽。這樣的效率和質量,主要得益于大力推廣的機械化作業?!蓖鵁熖锢镩L勢良好的煙葉,四川瀘州皇華煙點點長楊明宏笑著說。
圍繞“育苗、田管、烘烤”3大場景和“耕、種、收、苗、管、烤”6個環節,四川煙區系統集成市場成熟度高、煙農接受度高的機械,持續完善以“雙減”為核心的宜機化生產技術體系。立足實際,四川煙區打造了涵蓋煙葉生產全環節的農機農藝融合生產系統,健全綜合機械化水平評價體系,構建適宜丘陵山地煙區特色的農機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操作標準,全面提升各環節機械化作業率。
目前,四川煙葉生產各環節綜合機械化作業率提升至77.62%,其中播種、剪葉環節機械化作業率都超過90%。
以瀘州煙區為例,針對烏蒙山區地形特點,瀘州市局(公司)將輕便易操作、煙農能接受、作業質效好等作為農機選取標準,引進適用農機、研發實用農機,重點推廣各類成熟中小型農機具,先后引進農機具17款,因地制宜改良農機具13款,自主研發農機具3款,不斷完善關鍵生產環節裝備類型,有效將山地煙畝均用工降至17個左右。
宜機化煙田改造 跑出“加速度”
四川宜賓位于川南山區,由于地塊分散零碎,農業機械難以進入田間地頭,加之農村勞動力短缺,閑置地塊年年增加。
“以前種煙種糧都是爬坡上坎,光是把鋤頭扛到地里人就已經累了,得歇一歇才能開始干活?!贝迕窳f付回憶起以往不禁嘆了一口氣,“現在年齡也大了,如果還像以前一樣,真是干不動了”。
聚焦這一難題,宜賓市、縣兩級煙草企業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做好溝通匯報,從產業布局入手,融入地方大農業發展,整合涉農資金3.2億元,建成高標準宜機化煙田2.25萬畝,行業配套農機953臺套,做好“糧煙融合”文章。
機械轟鳴,農田嬗變。在熱火朝天的宜機化改造中,溝溝坎坎不見了,巴掌田變大了……那些昔日被“嫌棄”的農田,變為了農民眼中的“香餑餑”。
而在全省范圍內,四川煙區結合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整合政企涉農資金政策,堅持“田、水、路”政府主導,“機、棚、房”行業配套,推進高標準煙田建設和宜機化改造,重點解決農機“下田難”“作業難”問題。
“小并大、短并長、陡變緩、彎變直”,推動形成了“田塊條狀分布、農機進出通暢、機械長線作業”的宜機化煙田。此外,四川煙區還探索統籌糧煙農機配置,通用農機共享共用,提升糧煙機械化整體水平,實現糧煙融合發展。目前,四川煙區已先后完成29.15萬畝宜機化煙田改造。
分區分類實施 配好“適配器”
推進機械化生產,關鍵在于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四川煙區堅持以田定機,劃分“30~50畝”“50~100畝”“100畝以上”3類作業區,協同推進農機在各類作業區應用。
其中,小型作業區以配置結構尺寸小、通過性強、輕簡農機具為主,小幅提高機械化作業率。中型作業區加大田間復合式多功能機推廣,減少田間作業次數,較大程度提高機械化作業率。大型作業區加大規?;瘷C耕作業、水肥一體化技術、無人機植保服務及智能化結合等應用,突出規?;图s化,大幅提高機械化作業率。
涼山煙區就是精準“把脈”、分類推進機械化作業的一個案例。
“嗡嗡嗡……”涼山鹽源縣白烏鎮萬畝連片煙田內,一架架無人機搶抓雨后晴好天氣,開展大田統防統治作業。無論是正在作業的無人機,還是筆直、飽滿的煙壟,都展現了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的新氣象,這是平壩煙區機械化的一個縮影。
在鹽源、冕寧、越西等相對平整且連片的河谷、盆地壩區,涼山煙區重點配置大中型農機,推廣機耕起壟覆膜復合多功能機、無人機植保服務等,著力提升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水平。
會東是典型的高山小梯田煙區,修路成本高,而且很難將小梯田串聯起來,肩挑背扛一度是煙葉主要運輸方式。在經過調研分析后,會東煙區引進了被煙農稱為“小火車”的軌道運輸器,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在會東、會理、寧南、德昌為主的山地煙區,涼山煙區重點配置重量輕、體積小、爬坡易的小微農機,推廣便攜式播種、剪葉機、背負式打窩機、覆膜鋪管一體機、小型培土機、山地軌道運輸機等,煙農實現輕裝下田、輕松作業。
“現在,育苗剪葉有便攜式剪葉機、起壟有微耕機、培土有中耕機、運輸有軌道運輸器,山地煙區機械化也不差。”會東縣嘎吉鎮嘎吉村煙農楊安才說。
投入模式創新 搭建“新平臺”
“這臺覆膜機比以前的方便、好用多了,政府和煙草公司還投入了不少補貼。”涼山州冕寧縣若水鎮大石板村煙農曹茂剛解開篷布,指著覆膜機喜滋滋地說。
這臺覆膜機是曹茂剛去年參加農機“賽馬選型”現場會時相中的,動力、掛件、大小完全符合預期,他當即訂了一臺。對這臺親自挑選的農機,曹茂剛十分疼惜,每次使用前精細檢查,使用后認真保養。一年過去了,這臺農機的外殼仍锃亮如新。
近年來,四川煙區探索建立“自主購機、定額投入、分年補貼、彈性調節”農機投入模式,緊貼煙農實際需求,做到精準投入、有的放矢,確保“適用、管用、好用”農機落地,持續提高農機配置率和使用率。
“新的農機投入模式貼合生產需求,能充分發揮農機受益人的主觀能動性。煙草公司投入一部分、煙農自出一部分,既提高了農機投入產出效益,也促使煙農更加愛惜農機,合理使用農機。”涼山州鹽源縣煙基辦工作人員王樹林說。
“鐵牛”馳沃野,農機挑“大梁”。由無到有、由有到全、由全到優——巴蜀大地上,一曲煙葉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的“進行曲”正在奏響。
下一步,四川省局(公司)將緊緊圍繞國家局黨組部署要求,繼續實施“穩煙田、育主體、提質量、優供給”,深化細化“雙減”宜機化農藝標準,全面推廣農機投入新模式,加快煙田宜機化改造,深化農機農藝融合,以機械化作業加速煙葉生產方式轉變,助推實現煙草農業現代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