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雜交水稻制種抽穗揚花的季節,福建省尤溪縣千畝水稻制種基地陸續迎來“趕花授粉”的關鍵期。田間,“趕花人”搶抓農時正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他們忙碌的身影在層層綠浪中穿梭,構成一幅田園美景圖。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近年來,尤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對接縣政府、農業部門,深入融入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充分發揮產業供應鏈優勢,堅持“以煙促稻、以煙穩糧”的產業整合發展思路,推進高效能可持續的煙稻融合發展。
政策聚力,共繪煙稻融合新藍圖?
受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多、農業生產條件差等因素影響,農村耕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撂荒。如何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此背景下,尤溪縣局(分公司)協同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葉生產優質資源保護的工作方案》,緊扣“煙稻融合之徑、制度設計之要、后續保障之策”三大關鍵問題,成功探索出“一方案、三協議、三保障”的“1+3+3”基本稻煙田建設尤溪模式。此舉實現煙葉與水稻(制種)二者“牽手”融合建設,使基本煙田建設與水稻(制種)生產功能區統籌對接,并分階段推進整村土地集中流轉,確保稻煙生產優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為尤溪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圖為尤溪縣臺溪鄉雜交水稻制種千畝基地種植煙葉場景。陳婉婷攝
在此基礎上,尤溪縣政府隨后出臺《烤煙生產工作目標及煙葉稅分成辦法》,制定水稻制種與煙葉計劃指標、稅利返還相掛鉤的獎懲機制,大力推進煙稻產業協同快速發展。
尤溪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站負責人說:“種煙必種稻,已成為廣大農民的共識,通過煙稻產業協同推進,水稻制種產業不斷壯大,制種基地現已遍及14個鄉鎮124個村,種業發展給鄉村振興帶來了新動能。”
圖為尤溪縣臺溪鄉雜交水稻制種千畝基地煙后水稻制種場景。陳婉婷攝
管控助力,共護煙稻融合新生態?
“這幾年,我們煙后作都是水稻制種,多虧了煙草和農業部門技術人員經常指導,合理規劃茬口銜接,規范用肥、用藥管理,兩季作物的產質量效益都不錯。”尤溪縣洋中鎮龍洋村煙稻種植大戶劉世江說。
對于雜交水稻制種過程中的氯肥使用量、除草劑殘留等問題,尤溪縣局(分公司)高度重視,積極與縣農業農村局、制種企業溝通,聚焦用肥用藥管控及生態保護等關鍵環節,科學制定方案,并組織人員對煙稻生產過程進行全環節管控,避免因施肥或用藥不當對后季作物產生不良影響。
圖為農戶劉世江駕駛插秧機在田間進行水稻制種母本機插作業。陳銘堅攝
既要經濟效益,又要生態文明。尤溪縣局(分公司)與縣農業農村局聯合開展了以“回收農藥包裝,保護綠水青山”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召開會議、入戶宣傳等方式,讓農民深入了解農藥包裝廢棄物對土壤、水源的危害。從“要我回收”到“我要回收”,讓農藥廢棄包裝物不再“流浪”在田間、路邊,共同守護生態家園。
技術合力,共攀煙稻融合新高峰?
近年來,為推動煙稻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升級,福建省煙草專賣局、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提出推進煙稻產業融合發展“五個一體化”,助力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尤溪縣局(分公司)與縣農業農村局以此為契機,在“種植主體培育一體化”方面開足馬力,聯合開展高素質農民煙稻專題培訓,精心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且農機操作熟練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培訓對象為煙農,同時也是水稻制種戶,內容涵蓋水稻和煙葉生產全流程,從經營管理、專業生產、技能服務等不同層面進行培訓,滿足農民多元化、個性化、實用化學習需求,對煙稻種植戶的素質提升較大。”尤溪縣局(分公司)煙葉生產管理部門負責人介紹道。
高素質農民煙稻專題培訓不僅提高了煙稻種植戶技術技能水平,還進一步提升了煙稻產業標準化、專業化、現代化水平,使煙稻水旱輪作模式得到進一步認可,推動煙稻產業發展更“優”,特色更“特”。
隨著煙稻融合發展,尤溪縣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逐年擴大,由2021年2.2萬畝增加至2024年3.9萬畝,比增77.3%。據了解,目前,尤溪縣煙后水稻制種畝均產值超3000元,總產值預計可達到1.2億元,農戶綜合收益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尤溪縣局(分公司)將聚焦“打造煙稻融合新產業,拓展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依托煙稻輪作這一優勢組合,發揮好煙稻融合能夠穩煙穩糧促增收的多重效應,助力鄉村振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