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谷飄香。江西贛州石城縣高田鎮上柏村水稻陸續成熟,進入收割時節,一排排沉甸甸的稻穗在田間迎風起伏,泛起層層金色稻浪,飄來淡淡怡人稻香。農戶紛紛搶抓晴好天氣收割水稻,一臺臺收割機來回穿梭,轟鳴的馬達聲奏響了“豐收曲”……一片片豐收美景,一幅幅繁忙畫面,夕陽西下,引人入勝。
圖為石城縣高田鎮上柏村中稻收割現場
時下,江西贛州,煙葉交售已結束,但對于廣大農戶而言,一年的豐收還在繼續。
“我家今年煙葉種了20畝,收入近10萬元,煙后又種了21畝水稻,每畝預計能增收近1000元?!闭勂鸾衲甑氖粘?#xff0c;石城縣糧煙種植大戶熊由安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先種一季煙,再種一季稻,煙稻輪作讓農田一年“四季不閑”,既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又穩定提升了糧食產量,促進了煙糧協調發展,實現了以煙促稻、以煙穩糧、協同發展、共同受益的產業融合發展。
在贛州石城,當地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煙稻產業,出臺了稻煙輪作基本農田保護管理方案,明確了煙稻輪作基本農田保護范圍,科學規劃煙葉與水稻種植區域,讓煙稻產業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以前我們村沒有什么產業,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F在村民種煙葉、水稻,不僅村集體經濟有保障,土地也‘活’起來了。”石城縣高田鎮上柏村黨支部書記熊華鑾笑著說。
石城煙區依據資源稟賦、產業發展等現狀,統籌整合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土地流轉+小田變大田”示范作用,推廣“土地流轉+小田變大田”新模式,通過合作社推進土地流轉,做活土地文章,提高土地效益,拓荒地成良田,強化基本煙田保護,推動了煙葉與水稻種植產業深度融合,既穩住“糧袋子”,又鼓起“錢袋子”。
在此基礎上,石城煙區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依托國家煙草援建水源性工程七機排水庫,有效提高農田的灌溉能力,高質量打通了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改善了農戶耕種條件,全縣灌溉受益農田面積達到1萬畝。這些優質工程有效服務于農業生產,為水稻高產穩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盤活土地資源、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外,技術創新也是推動煙稻輪作、產業循環、糧煙協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贛州信豐,當地煙草專賣局聯合農業部門加強農技推廣和服務指導,為農戶提供煙葉和水稻輪作全流程技術支持,涵蓋播種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合理施肥,通過專家授課、現場示范、互動交流等方式,讓農戶掌握先進種植技術,確保糧煙生產高效穩定。
“我們每年都會組織技術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施肥、合理排灌、優化田間管理,確保水稻和煙葉高產高效。同時,鼓勵農戶使用有機肥料和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確保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毙咆S縣農業農村局煙草站站長康冬麗介紹道。
在水稻播種和秧苗培育階段,農技專家“零距離”授課,手把手教農戶如何科學選種、合理密植、適時施肥,促進水稻節本增產、提質增效。進入田間管理階段,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觀察稻株生長情況,對病蟲害發生進行詳細診斷,向農戶講解病害發生緣由,指導科學防治,為水稻管理“開方治療”。
“現在有了技術人員的指導,有什么害蟲,用什么方法防控,我們都一清二楚,農藥使用量降低了不少,我們種煙、種糧也更有信心了。”信豐縣正平鎮農戶張四生高興地說道。
圖為信豐縣農戶搶抓晴好天氣收割稻谷,確保顆粒歸倉
在技術創新加持下,信豐縣煙后稻種植面積從2020年7850畝提升到2023年8165畝,煙后稻產量從3832噸增加到2023年4035噸。對于信豐縣農戶來說,煙葉和糧食協同發展不僅是技術進步,更是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
最美贛鄱鄉村,最喜秋后豐收。暖陽微風下,行走在江西贛州煙區處處稻香四溢,谷滿糧倉,幸福滿滿。未來,江西贛州煙區將繼續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耕地保護為立足點,以技術創新為著力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助推著煙稻產業高質量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