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人民政府與煙草部門堅持將煙葉生產與糧食生產一體推進,科學推行糧煙套種,確保糧食安全和煙區穩定。
目前,紅塔區實施糧煙協同示范種植1萬畝,推行“煙+大豆”套種5000畝,煙后種苦蕎5000畝。“煙+糧”的種植模式成為紅塔區穩糧增收的新亮點。
強化技術支撐 保障糧煙協同
紅塔區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根據區域自然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建立糧煙套種耕種機制,打造示范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高倉街道龍樹社區打造“煙+大豆”套種核心示范區3500畝,在春和街道波衣村委會打造煙后種蕎核心示范區1000畝。
紅塔區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帶著煙農干、種給煙農看,采取田間培訓、實際操作、現場觀摩等形式,對煙農進行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并邀請云南農業大學教授在關鍵階段指導,為煙農“把脈開金方”,以科技助力糧煙協同發展。
“我們充分利用烤煙采收后的土地、肥力等資源,動員煙農實施‘煙套豆’,在7月上旬左右適時播種,科學調節煙葉茬口。”紅塔區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劉慶榮介紹,豆科植物的根瘤能固氮,有利于為次年烤煙種植調節土壤環境,還可提高抗病蟲能力。
推進套種輪作 實現多元增收
紅塔區農業農村局引導煙農選用品質優、適應性廣、生育期短的大豆品種“滇大豆36號”套種烤煙,兩種作物錯季生長,既保障烤煙產量,增加大豆收成,還節約生產成本。
烤煙套種毛豆(資料圖)。
“今年我是第一次在烤煙地里套種,效果很好。以前種完烤煙就不再種其他作物,地塊荒到第二年。現在煙后套種毛豆,烤煙產量不受影響,鮮豆莢可收300公斤左右。”煙農白汝貴說道。
煙農白汝貴(右一)查看毛豆成熟情況(9月30日攝)。史明惠 攝
以前春和街道波衣村委會部分山地在烤煙采收結束后,因海拔高、氣候冷涼被閑置。紅塔區多樣化調整種植結構,波衣村委會通過集體把烤煙采完后的1000畝土地流轉出來種蕎,建立市級糧煙協同示范基地,給煙農帶來了租金,也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烤煙采收后,組織煙農在烤煙地里撒上苦蕎,苦蕎容易種植,也容易管理,每畝可收150公斤左右,苦蕎收獲后剩下的莖稈翻犁后還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玉溪市紅塔區煙草產業服務中心主任王貴川說。
烤煙采收完后播種苦蕎(資料圖)。桂正文 攝
強化政策支持 推動鄉村振興
紅塔區人民政府、玉溪市紅塔區煙草產業服務中心、玉溪市煙草公司紅塔區分公司把發展“煙+N”產業作為確保糧食安全和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提升耕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紅塔區人民政府積極出臺糧煙協同項目利好扶持政策,對“烤煙+”連片面積不低于50畝的煙農每畝補助100元,以提高煙農種植積極性,助力糧煙協同種植模式推廣。
紅塔區相關煙草部門以市場為導向,主動對接市場主體,協調玉溪市紅塔區惠興烤煙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與企業簽訂苦蕎及大豆種子“訂單合同”,還與種子供應商簽訂苦蕎收購產銷合同,從源頭上解決銷路問題,讓煙農吃上“定心丸”。
未來,紅塔區將扎實走好“煙糧協同”發展新路子,推動紅塔區煙區糧食生產更加穩定、產業基礎更加牢固、農民增收更加持續、鄉村振興畫卷更加壯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