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江西石城煙區煙后稻已收獲完畢,一堆堆金黃稻谷堪比山高。農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翻曬稻谷,曬谷場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圖為煙農正在翻曬煙后稻谷
“煙葉采收后進行優質稻種植,煙、稻都實現了訂單式生產,不僅‘一田雙收’,還能‘旱澇保收’。”石城縣高田鎮桂竹村職業煙農張崇漢介紹,在煙草部門的積極協調下,他們依托煙葉專業合作社,以“種植在戶、經營在社”的管理組織模式,合作社向煙農優惠供應優質稻種,與種植戶簽訂合同,核定最低保護價回收稻谷,合作社加工銷售產品。種植有技術指導、收獲后有企業收購,村民收入有了保障。
年近七旬的張崇漢是村里種煙“土專家”,他將流轉來的20多畝田塊全部種上烤煙,煙葉收獲后再種上水稻。一地兩用,一年雙收,嘗到了“煙稻輪作”甜頭的張崇漢告訴筆者,“上半年,我們種植的優質煙葉是‘江西中煙’金圣品牌卷煙的原料;下半年,我們的煙田還可以種植晚稻,全程機械作業,實現煙稻雙收的現代農業循環發展。其煙田畝均產值可達到五千元左右,畝產糧食在千斤以上,一茬煙一茬稻種下來,每年畝均產值可突破6500元。”
圖為高田鎮桂竹村張崇漢等煙農的煙后稻田
巍巍武夷山下,悠悠琴江河畔。石城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有“中國煙葉之鄉”的美譽,也是江西中煙金圣品牌原料基地之一,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江西省重要的煙稻輪作示范基地。
近年來,石城煙區著眼“三農”工作大局,立足生態優勢,積極推動煙葉產業融入大農業發展,堅持“以煙促稻、以煙穩糧”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推動煙稻產業政策協同融合、生產技術互利融合、基礎設施共享融合、綜合體建設深度融合,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精準指導,給予種植戶全程“保姆式服務”,更好地助力煙農增收、煙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煙稻輪作,雙收雙贏。“煙稻輪作既提高了農田單位面積種植效益,又穩定提高了糧食產量,是一舉多得的好做法。”石城縣高田煙葉工作站站長張小仁如是介紹,一方面,它能夠讓有限的土地發揮出更大的種植效益,最大限度推進農業提質增效,真正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土質,提高肥力,減少病蟲害,達到糧煙協同發展、節本增效的目的,促進農業增效、綠色發展。
煙稻輪作讓石城煙農實現了煙稻生產質量和效益雙提升,鼓起煙農“錢袋子”的同時,穩住了糧田,確保了糧食供應。
守牢“米袋子”,充盈“錢袋子”,穩固“金葉子”。如今在石城煙區,煙稻全程一體化生產體系有效帶動了煙稻產業“雙優雙穩”,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村就業和其他產業發展。2024年,全縣煙后稻種植面積2萬余畝,收獲稻谷900余萬公斤,煙糧融合比例達98.5%,為保障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