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云南省紅河州開遠市中和營鎮響水村的農田里,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2022年,開遠市煙草專賣局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在中和營鎮響水村委會等13個村民小組規劃建設高標準糧煙協同發展項目區,通過在農田實施輪作和套種間作等種植模式,實現糧煙融合、協同發展。
如今,響水村的煙農在采收完煙葉后,紛紛開始種植冬季時令蔬菜。曾經的冬閑田如今栽種著小春作物,土地復種指數、農戶收入實現了“雙提高”。
人不閑,地不閑,煙田藏糧變“良田”。
為打好穩煙田、保糧田土壤基礎,實現煙田糧作增產,項目區探索推廣“烤煙+N”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利用“烤煙+青貯玉米+油菜+旱稻+油菜”等方式大規模連片種植,大春、小春保證項目區農田充分利用,實現一年3季產出,畝均收益顯著提高。
煙葉烘烤結束后,項目區配套建設的響水村新能源烘烤工場的煙用烤房實現農產品產業再利用。
新能源烘烤工場大棚作為貢菜的初加工場地,承擔削皮、切斷、烘干的加工工序;烤房為開遠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所用,培育紅托竹蓀、羊肚菌50棚。農業資源被盤活,“烤煙+糧食+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凸顯優勢,不僅保障了經濟效益,還帶動了周邊勞動力的輸出,農閑期間來到項目區打工成為不少農戶的選擇。
貢菜加工場地一角。周千玉 攝
“去年,村里成立了種植合作社,把大伙兒組織起來,‘抱團發展’。”響水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李澤說,村委會黨總支于2023年2月組織領辦禾夢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煙葉種植為主要業務,同步做好做實周邊配套業務,積極發展化肥、農機、集約化服務等業務。
種植合作社成立后,通過產業統一發展、規模化經營的方式有效破解當地農業產業小、散、弱,聯農帶農機制不健全的問題。
冷熱一體烤房內冷藏的蔬菜。周千玉 攝
今年3月以來,禾夢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與325戶農戶簽訂臨時用工協議組建勞務服務隊,組織服務項目區勞務用工超1萬人次。烤煙收購結束后,合作社組織產業工人在項目區種植上海青、菜心、芥藍等蔬菜,提升土地復耕復種率。同時,具備冷熱一體功能的新能源烘烤工場作為冷庫,有效解決當地收購端冷鏈不足的問題。
得益于合作社完善的機耕及用工服務,多家企業入駐項目區。采用商業化、品牌化運營模式,重點打造“鳴門金時”紅薯、“牛排”番茄、“翡翠甘龍”南瓜3個單品供應。
產業工人采收紅薯。周千玉 攝
2024年,項目區共完成“鳴門金時”紅薯訂單種植1420畝,預估年總產量3550噸,實現總產值1000萬元以上,并同期開展其他特色農產品3500余畝,預估總產量超過8000噸。
近年來,開遠市堅持農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探索“糧食+烤煙”協同發展新路徑,依托煙葉產業扶持、引導村委會領辦種植型合作社組建產業工人隊伍,保障了周邊群眾就近穩定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