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振太鎮介牌村,是中國藏在深山里最后的原生態彝族村落之一,有大量神話、寓言、動植物等風物故事,當地特有的“殺戲”劇種于2009年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吸引著眾多的徒步、探險和攝影愛好者。
介牌村同時也是瀾滄江沿江一線的優質煙區,然而這個坐落在半山之上的村落面對滔滔江水只能“望洋興嘆”,境內四面喀斯特地貌的大小山峰橫陳,多山少雨,歲歲以旱為苦,每逢春耕時節用水成了村民們最揪心的事。
當地一度流傳著“三月下大雨,四月曬河底”“天上起瓦渣,地上曬死老媽媽”的俗語。曾幾何時,把寶貴的水源匯聚收集起來、用好用活,便是介牌莊戶人家祖祖輩輩最熱切的期盼。
水源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黨的十八大以來,鎮沅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在加快現代化煙區建設過程中,認真落實上級相關工作要求,聚焦產業發展、煙農增收主線,推動煙水配套工程建設,積極協調、全力配合,做實“水文章”、奏響“協奏曲”,為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筑基提效。
據鎮沅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基礎設施項目負責人羅兆明介紹:“今年10月啟動了介牌村煙水配套工程建設,涉及農戶235戶,受益面積4190.5畝,計劃建造蓄水池9個,可蓄水900立方米,輸水管網36.12公里,連接著大部分優質農田,煙草部門投入資金414.384萬元,預計2025年1月底便可正式完工?!?/p>
100立方米蓄水池即將完工。羅兆明/攝
在項目施工現場,介牌村村主任羅宗富感慨道:“我們村扎在大山,以前一到雨季,山上的水全聚在河里,早些年村里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也是無奈之舉,一路走來,煙草部門從最開始組建拉水抗旱車隊助農到現如今一樁樁一件件煙水配套設施落地,如果不是政府和煙草部門的幫助,我們村子現代化的進程必定更加舉步維艱。”
穩住了“水管”,也就穩住了介牌村農業發展的“血管”。
從2005年水池、水窖、溝渠等煙水配套工程開始,煙草部門對鎮沅縣振太鎮烤煙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持續投入了19個年頭。在這19年間,煙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內容不斷豐富,各項惠農政策和先進技術得到有效推動落實,有力幫助當地老百姓持續增收。
已經完工的部分輸水管網。羅兆明/攝
種了二十多畝烤煙的程有福是當地的“土專家”?!耙圃詴r期家里的農用車和三輪摩托都用上,拉回來的水也不夠,地里種的圈里養的都需要水,山路崎嶇每次往返費時費力,忙起來吃飯都得擠時間。”因為缺水,這位“土專家”也發愁,“現在好了,煙草公司的煙水項目剛好趕在明年移栽前完工,壓在我心頭用水難的問題終于可以解決了,真是做了件大好事呀!”
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九個調蓄供水池緊緊鑲嵌在山間,三十六公里的輸水管網克服了巨大的地勢落差,越過山巒,穿過農田,猶如一條生命力頑強的“大動脈”,為干涸的土地輸送著生命之水,保障了介牌村235戶老百姓農田灌溉用水和牲畜飲水,破解了困擾介牌村多年的用水難題,回應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民生期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