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嘉禾煙區農用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保持下降趨勢,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取得積極成效,新能源應用效益不斷提高。針對煙葉綠色發展的各環節,嘉禾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如何強化煙葉生產面源污染全鏈條治理效能?筆者進行了采訪。
施肥有了最高限量——立足源頭治理,促進治存量、遏增量
每畝煙田餅肥30公斤、基肥60公斤、苗肥9公斤、追肥40公斤、硫酸鉀肥15公斤...翻開嘉禾縣烤煙生產技術實施細則,表格中清晰的注明了煙葉生長各階段化肥投入的最高限量標準。
“過量施入氮肥,會使有機質含量降低,破壞土壤團粒結構,引起土壤板結,還會污染周邊水體。我們通過實驗對比,根據土壤肥力情況,明確氮肥3個最高限量標準,氮肥用量減少5%以上”。嘉禾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分管煙葉負責人說道。
當前,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正處在治存量、遏增量的重要關口。為有效推進煙區面源污染治理,嘉禾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立足源頭治理,促進污染減量。根據田土肥瘦程度、煙株長勢長相,制定煙葉種植平衡施肥方法一覽表,明確專用生物餅肥、復混基肥、提苗肥、硫酸鉀等12種肥料的用量,煙葉技術員可結合實際參照N、P、K比例指導煙農酌情相應增減。針對13種烤煙缺素癥狀,提出具體防治方法,給予肥料用量調整建議,在保障煙葉優質適產的同時,更好地提高養分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目前,肥料施用標準已在全縣推廣,化肥用量近3年降低8%以上。
(煙農漚制火土灰)
在夯實煙葉綠色生產的實踐中,嘉禾縣局(分公司)還探索出施用火土灰、土雜肥來降低肥料用量,提高土壤養分含量,改善土壤結構的有效方式。今年,全縣煙農施用火土灰1.9萬噸,農家土雜肥2萬噸,平均每畝達700公斤以上,煙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活性、通透性以及肥力均得到顯著改善。與此同時,緊緊圍繞以煙穩糧、以煙促糧思路,聚焦煙葉喜鉀、水稻對氮素和磷素需求多的特點,大力推廣煙稻輪作模式,有效改善土壤生態,實現農田節肥減藥,推動煙葉與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雙提升。據了解,種了煙以后再種稻,稻谷可少施氮肥20%-30%,煙葉和水稻可增產15%左右。在產業雙贏雙收的帶動下,嘉禾縣煙后稻種植面積從2019年3.76萬畝增加到2024年5.15萬畝,種植比例從14.79%提升至20.26%,煙后稻產量從2300萬噸增加到3100萬噸。
病蟲害防治有了新模式——瞄準重要節點、關鍵區域,推行綠色防控模式
在壽竹洞糧煙協同示范區,煙農正在田間忙著釋放赤眼蜂。“以前每到煙青蟲和斜紋夜蛾產卵高峰期,我們都是靠打農藥殺蟲,現在通過釋放赤眼蜂、懸掛性誘劑,就能達到防治效果,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錢。”
生態安全,綠色防控是關鍵。嘉禾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摒棄傳統以化學農藥為主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態調控+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控策略,全面推廣“兩蜂兩誘一紙一試劑”防控技術,構建起堅實的綠色防線。
(赤眼蜂防治)
走進逸香煙農合作社育苗工廠,一座閑置的育苗大棚內,正在進行蚜繭蜂擴繁工作,這是“以蟲治蟲”的有效防治實踐。每年4月中上旬起,會以500~1000頭/畝的標準釋放煙蚜繭蜂防治煙蚜。并且,在每年5月下旬后,煙農會把蜂袋卡在煙株中部偏下離地面20cm左右的葉腋處,以每畝每次釋放5~10卡的標準,釋放赤眼蜂、蠋蝽防治鱗翅目害蟲。
來到廣發煙葉高標準科技示范片,煙田中立著許多白色葫蘆狀的誘捕器,據悉這是利用性誘劑、食誘劑進行病蟲害的主要方式。前者通過模擬釋放自然界昆蟲性信息素,達到吸引、捕獲害蟲的目的,主要針對小地老虎、棉鈴蟲、煙青蟲、斜紋夜蛾等害蟲;后者則是利用害蟲對特定事物或氣味的喜好,引誘害蟲前來取食并殺滅。
(普滿板貝煙田生態帶)
走在普滿板貝機耕道上,煙田兩側的風景引人注目。嘉禾縣局(分公司)積極探索生態調控方式,通過在煙田田埂或空閑區域集中種植波斯菊、向日葵、格桑花等蜜源作物,形成吸引瓢蟲、食蚜蠅等天敵昆蟲的“生態帶”“生態島”。這種“誘集+防治”的策略,創造了有利于害蟲天敵增殖的生態環境,提高寄身蜂種群數量,減少了害蟲在煙葉上的落腳點,有效降低煙蚜平均害株率。
今年,全縣共釋放蚜繭蜂2800余萬萬頭,放蜂面積達5.7萬畝,覆蓋大農業其他作物面積0.7萬余畝,輻射130余個行政村,基本實現綠色防控全覆蓋,種煙成本降低5%,受益煙農1449戶。
烘烤有了新能源——全要素全鏈條推進,促進烘烤模式可持續發展
“以前白天要采煙、編煙、上房,晚上還要起來給烤房添煤掏灰,一個烤季下來身體真有些吃不消。”老煙農雷豐暢回憶著自己的烘烤經歷。
如何破解煙葉烘烤能源損耗高、勞動強度大、風險不可控的難題,推動煙葉產業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低碳之路,嘉禾縣局(分公司)堅持“綠色、智能、高效”理念,全力推進新能源烤房建設,為煙葉產業發展注入“綠色”發展新動能,打開煙農綠色烘烤的“增收密碼”。
(生物質烤房群)
著眼系統規劃、扎實推進新能源烤房建設與改造升級,嘉禾縣局(分公司)采取“建改結合、以租代建、管護并重”方式,已建成和改造各類新能源烤房2631座,新能源烤房烤能占比達到60%,能有效滿足3.95萬畝煙葉的烘烤需求,大大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污染物排放量。據測算,以往煙農烤一房煙要800-1000公斤煤炭,成本在1200元左右,而生物質烤房平均使用生物質顆粒1噸左右,成本約900元。若全縣5.3萬畝煙葉全部使用新能源烤房烘烤,預計本年度可減少煤炭消耗約900噸,減少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約14.3噸,實現“綠色烘烤”。
同時,為加大新能源烤房推廣應用,打消煙農在技術方面的顧慮,各煙站組織村委、合作社、煙農圍繞烤房建設、設備安裝、操作技巧要點等開展專題培訓50余場次,覆蓋1500人次,并組建專業化烘烤隊伍235個,成立“110”服務隊伍1支,為全縣烤房提供烤前檢修和烤中搶修服務。今年專業化烘烤過程整體平穩有序,無烤壞煙現象。“換成新能源烤房,剛開始我心里很沒底,經過煙站技術員的指導后,我對烤房溫濕度的把控越來越有自信了,現在烤煙輕松多了,烤出來的煙葉品質更高、香氣更足、顏色更好。”說起新能源烘烤模式,煙農們開心的合不攏嘴。
提升煙葉生產含綠量,增加產業發展含金量,隨著一項項行動先后落地,嘉禾縣煙葉綠色發展成效越來越顯著。“我們會持續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煙葉生產全過程,推行綠色生產技術,構建綠色發展模式,讓‘綠色’成為嘉禾煙葉高質量特色發展最生動的色彩。”嘉禾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主要負責人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