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是農閑季節,大多數人悠閑地宅在家里享受冬閑的快樂。貴州湄潭縣抄樂鎮的許多煙農卻一點也不閑,他們正忙于在烤煙地里撒播冬季壓青作物。“冬季撒播菜苔型油菜品種,不但可以采收菜苔當菜吃,來年翻犁壓青后還可以增加煙地肥力。”抄樂鎮干溪村煙農蔣佳強說。
圖為抄樂鎮干溪村煙農蔣佳強組織人員撒播油菜
一地多種,煙地閑置期間不再“閑”
抄樂鎮干溪村常年種植烤煙1400余畝,以前每年除了烤煙種植季節土地不得閑,當年10月到次年3月期間土地均閑置,一年一季的種植模式對于當地人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從2023年開始,在當地村委會和煙葉工作站的引導下,開始推行煙地一年多種。每年5月底烤煙壟溝種植大豆或者套種紅薯,10月底收獲大豆和紅薯后,翻犁土地種植蔬菜或者撒播油菜,實現了一地多收,每畝地在原來的基礎上可以增加純收入800元左右。
“烤煙采收結束后種植蔬菜,能增加農民收入,不要的蔬菜殘體爛在地里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撒播油菜可以采收菜苔賣錢,油菜的主莖來年翻犁在地里,不但可以增加肥力,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來年種植的烤煙產值都能得到提升。”湄潭縣石蓮煙葉工作站陳方林說。
圖為當地煙農烤煙種植后接茬蔬菜種植
像這樣的一地多種、多收模式在湄潭縣每個地方都在推廣,全縣利用煙地套種紅薯面積4000余畝,大豆1000余畝,冬閑期間種植蔬菜4000余畝,種植油菜壓青15000余畝,開展羊肚菌種植3000余畝,年增加產值達3530萬元。
圖為湄潭縣西河鎮煙后種植羊肚菌
一棚多收,育苗閑置期間棚不“閑”
位于湄潭縣興隆鎮的興樂煙草科技園育苗大棚內,此刻也忙碌起來,湄潭金春煙草合作社副理事長姚思華此刻正在忙于收獲大棚內最后一批南瓜。“每年在5月份烤煙育苗結束后,育苗大棚處于閑置期,在合作社組織下,我們利用這個季節種植南瓜、西瓜、紅薯等作物,讓大棚再次利用起來,既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又增加了社員收入,實現了一棚多收。”姚思華說。
圖為金春合作社組織工人收獲南瓜
圖為金春合作社副理事長將最后一批南瓜裝車
興樂煙草科技園育苗大棚的另一邊,金春合作社社員倪向才正在挖紅薯。“大棚烤煙育苗結束后,剩余的營養液放到了苗池土地里,營養豐富,用來種植紅薯都不用再施肥,種出來的紅薯產量高、品質好,大的有5斤多一個。”倪向才高興地說。
圖為育苗大棚內金春合作社員倪向才挖紅薯
近年來,湄潭縣3家烤煙專業合作社,利用2.74萬平方米育苗大棚的閑置期組織社員種植蔬菜、西瓜、紅薯、南瓜等作物,年實現產值46.85萬元。
圖為抄樂育苗工場大棚內種植的蔬菜
一房多用,爐灶熄火“房”不“息”
在湄潭縣抄樂鎮干溪烘烤工場內,有50間烤房內堆滿了南瓜。“每年烘烤結束后,我們的烤房都租給附近種植大戶使用,每間租金100元,價格實惠,讓他們用來當庫房,堆放南瓜、玉米等農產品,既增加了合作社收入,又方便了種植戶。還有些也用來烘烤羊肚菌,這個租金就要1000元左右了。”湄潭金春煙草合作社理事長楊波介紹道。
圖為干溪烘烤工場內種植戶將南瓜裝進烤房
在烘烤工場的另外一邊,30間烤房內、外堆滿了收獲的玉米棒子,附近的種植戶利用烤房閑置期間當儲存場所。“我們村今年有10多戶玉米種植大戶,由于種植面積大,家里放不下,金春烤煙合作社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放這里不怕下雨,操作也方便。”玉米種植大戶趙興國說。
圖為干溪烘烤工場內堆放的玉米棒子
湄潭縣共有大型密集烤房2910間,每年7至9月是烤煙烘烤的季節,但在10月至次年6月是未烘烤煙葉的季節。近年來,在縣委政府和縣煙草分公司指導下,烤煙專業合作社每年利用烤煙閑置季節組織種植戶開展羊肚菌烘烤、南瓜庫存、玉米堆放等,年利用烤房數量達500余間,可增加烤煙合作社收入60萬元左右。實現了一“房”多用,讓煙葉烘烤結束爐灶熄火后烤房不再“休息”。
一業多元,農民收入“增”起來
近年來,為提高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和農民收入的多元化增長,湄潭縣政府和當地煙草公司成立了“1名行政干部+1名煙草職工+N名農戶”的“1+1+N”戶籍化幫扶模式。在“1+1+N”幫扶模式下,煙農充分利用烤煙產業的土地資源套種大豆、紅薯,冬閑期間種植蔬菜、羊肚菌等;利用育苗大棚開展蔬菜、水果等種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烤房開展羊肚菌烘烤加工、儲存產品等,提高了烤房利用率;通過合作社資源成立專業化服務隊伍對應開展專業化服務,既讓周邊群眾實現了就地就業,又讓種植戶減輕了用工壓力;同時通過戶籍化幫扶積極幫助種植戶尋找銷售渠道,通過線下、線上銷售到本地超市和外地,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有效融合。
圖為湄潭縣西河鎮河溝壩村工人在收獲煙后種植的香蔥
據悉,湄潭縣近兩年利用烤煙產業帶動,充分利用其資源開展多元增收,每年實現產值4700余萬元,種植主體戶均收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1萬元,帶動本地群眾就地就業3000余人。在烤煙產業帶動下,真正實現了一業多元,農民收入“增”起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