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交錯,秋收冬藏。眼下在湖北省襄陽市各煙區,百余名煙葉技術員穿梭在煙田間,指導煙農朋友們趁著晴朗天氣開展深翻冬炕作業,殘留的煙稈已被搬離田間,犁耙帶動著土層翻滾,為新一季煙葉生產夯實根基、孕育希望。
冬耕曬垡場景
“大家都知道,好田才能種好煙。冬耕搞得好,既能改善煙田的水、肥、熱和有機質結構,提高蓄水保肥能力,還可以將蟲卵和病菌暴露在寒風中,起到殺蟲滅菌的作用。因此,冬耕就是新一輪煙葉生產的開始,大家一定不能馬虎。”在棗陽市吳店鎮井灣村的連片煙田里,煙葉技術員邱俊正在隨灣就片召開冬耕現場會。“廢棄地膜,一定要從田里‘請’出去,否則會影響明年的煙苗扎根;煙桿、煙兜是病菌蟲卵的窩兒,要么燒掉,要么甩的遠遠地……大家記著,只有在冬閑的時候把田‘伺候’好,明年煙田才有后勁兒、煙葉才有好收成!”
“邱師傅,你說的不就是你哄田一冬,田哄你一年哈!”接過話茬的是65歲的史振全。前幾年,他門口的大片煙田因長年連作、肥力下降,煙葉長勢不旺。在邱俊的指導下,他深翻了煙田、翻壓了綠肥、增施了農家肥和有機肥,煙田又恢復了生機,今年種煙毛收入將近20萬元。多年的種煙經歷讓他對煙田清殘、冬耕曬垡非常認可,他關心的是機耕手問題。
“今年能機耕手好請不?我這年紀,冬耕是賴不活(干不動)哩!”
“沒問題,目前我們村有三臺大型旋耕機,今年煙草部門依然有深翻補貼、機耕補貼,有需求的一會在我這登記一下。”
機耕手提供專業化服務場景
煙田是煙葉生產的基礎。近年來,襄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從“增效于地”著手,將煙葉種植計劃優先向基礎設施完善且地力條件好的核心煙區布局,指導煙農開展“煙草-水稻”“煙草-玉米”輪作換茬,以及“煙草-紅薯”“煙草-大豆”等間套作,積極探索“煙+N”多元增收模式。緊緊圍繞“機藝融合”挖潛提質增效,自主研發電動環剝器、升降式物料承載架等5項農機課題榮獲發明專利,持續提升煙區機械化作業水平;還充分發揮補貼政策扶持引導作用,按照“應耕盡耕”的原則,在100%開展冬耕曬垡的基礎上,鼓勵使用挖機深翻煙田,改良土壤結構,防治煙田板結。
煙農使用小型旋耕機冬耕場景
在南漳縣薛坪鎮竹園子煙農合作社,煙草部門為其無償提供了煙葉移栽機、煙草專用拔桿機、旋耕機等設備,部分社員也積極響應“帶機入社”,現有各類煙葉生產農機設備26臺套,能充分滿足煙田生產需求。
“有合作社的平臺和技術員的‘牽線’,加上我耕得過細(仔細),附近的村民都請我,估摸著兩三年就能把機器的本錢賺回來。現在每天聽技術員的電話安排,只要不下雪,我這機器就閑不了!”竹園子合作社社員李順有笑呵呵地說。
寒意漸深,萬籟靜寂,在襄陽市的部分高海拔山區,雪花已悄然覆蓋了深翻冬炕后的田野,微生物的分解、土壤的深呼吸、蟲卵的掙扎“哀鳴”,都在這一床床白色的“棉被”里涌動著、流淌著。遠處,白墻紅瓦的樓房靜靜地佇立著,煙農圍坐在火爐旁,分享著今年煙區里的高興事,在躥動著的火苗陪伴下,一起等待著明年春天的到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