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路過,泥浪翻滾,一只只白鷺“尾隨”著農機在犁過的土地琢食蚯蚓、蟲卵。
近日,走進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廣袤的大地上,坡地改造、冬翻備耕正在有序推進,一臺臺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伴隨著陣陣轟鳴聲,田間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山地占比99.8%的墨江,能夠打造高標準化煙田,一直以來都是墨江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生產副經理白寧的心愿,也是他到任以來一直抓的重點工作之一。
地形復雜、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程度不高、機器化耕作率低……這些都是當地農民農業生產路上的“拌腳石”“攔路虎”,事實上,這也是他們急需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
“烤煙產業是墨江縣的經濟支柱性產業,一直都是政府重點抓、離不開的產業,對當地富民增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墨江縣茶特中心副主任張學安介紹道。
既然是支柱性產業,那就要推進煙草農業向現代化發展,張學安認為推進“煙葉生產機械化、煙草與大農業機械協調發展”的模式將是今后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政府重視、百姓期盼。這些與白寧的想法不謀而合,僅靠農戶少有的小型微耕機只能滿足自家用地的需要。機械走進千家萬戶才是實現實現機械化的最終目的。
團田鎮煙田坡地改造項目。攝/詹俊杰
近年來,墨江縣聚焦農機農藝融合發展,以“降強度、提效率”為重點,持續加大山地農機設備引入力度,形成了“政府+企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穩步提升機械數量,讓一批批現代農機走進廣袤的山地,幫助農民實現輕松種地,為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隨著農機農業融合發展大力實施以來,也讓機械化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在白寧看來,種一茬作物用工減少,勞動力降低是老百姓最樸素的期盼。
來到墨江縣團田鎮岔河村大村組,只見墨江耕贏合作社團田片區技術員馬學青駕駛著挖機將一塊塊“巴掌田”“零星地”改造成了一片片“連片田”“規模地”。
翻耕機作業。攝/田維勇
“我們在墨江縣開展的土地整改項目,將‘小丘改大丘、坡地改良田’在土地連片規模上實現大的跨越,讓農業實現現代化、機械化,推動翻耕機、無人機、水肥一體機等農機的使用。”白寧說道。
伴隨著耕地地形的改變,讓大型機械化耕作也逐漸變成了現實。
“一臺機器一天能耕30多畝,大大提高了效率,我們也擺脫了低效率勞作,也有更多的精力去干其他的事情。”墨江縣龍壩鎮石頭村煙農李應保說道。“除此之外,我還流轉了上百畝土地種植烤煙,這些地都是坡地改造的,烤煙采收后,用機器翻土種上南瓜等秋冬經濟作物,一年純利潤有個十多萬元,現在日子是越過越好了”他說。
“我們依托現有資源,積極引導煙農使用機器作業。2024年,墨江縣煙草生產環節機器化使用情況實現種植面積7.4萬畝機器化作業全覆蓋。”墨江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生產股股長張子映補充道。
隨著機械化生產政策的不斷完善,農機農藝融合將更加緊密,機械化作業持續探索新模式,全程全面機械化發展勢頭將在墨江呈現贊新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