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濰坊安丘市官莊鎮麻阿村,有一名返鄉種煙的90后煙農,他的名字叫王德利,身上散發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蓬勃朝氣和昂揚銳氣。而服務這名煙農的煙技員,是一名妥妥的80后,他的名字叫吳安源,是山東濰坊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官莊煙站的一名煙技員,黝黑的臉色寫滿堅強,奔跑的姿態生發昂揚。兩名年輕人,盡管角色不同、職責不一,但為了各自的事業,倆人都忙碌在這方煙田上,更忙碌在他們所摯愛的家鄉這方熱土上。
圖為吳安源(左)正在與王德利總結生產經驗,提供針對性指導
2022年,王德利毅然辭去在大城市打拼的工作機會,選擇返鄉種植煙葉。
“當時決定返鄉種植煙葉確實是有些沖動,但卻也滿懷激情。激情正是我們年輕人創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回想起當時的自己,王德利有些動容。
但返鄉種植煙葉看似容易,實則不易。資金有限,王德利不得不精打細算,從流轉土地到配套設施,從日常花銷到肥料物資,他處處能省則省。技術不懂,他勤學好問,在煙葉專業技術書籍中鉆,在煙葉大田管理中學,不斷地學新知、長經驗,不斷地充實和提升著自己。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2023年的一個冬日,王德利遇到了自己難以突破的“天花板”,是加大投入深翻冬耕土地并做好土地整理,還是另行流轉土地以便進行輪作,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在這左右為難、難以決斷的時刻,吳安源悄然趕到。在日常生產技術指導服務的過程中,吳安源注意到了王德利的猶豫不決,了解到了他的難處。為了及時給王德利精準決斷提供有力參考,吳安源主動逐一查看原有土地和擬新流轉的地塊,經過細致查看,原有的土地煙水、煙路配套條件好一些,但部分地塊需要進行輪作;而擬流轉的地塊土壤質地更加適宜種植煙葉,卻水澆條件相對差一些。
為此,吳安源也是冥思苦想,卻久久不得其解。越是艱難越向前,吳安源主動向煙葉專家請教,向有著多年種植經驗的煙農咨詢,經過深入了解和優劣比對,吳安源為王德利拿出了3套可供選擇的預案,從時間節點、前期投入、預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預判,讓王德利在選擇上更具科學性。
“面對當時難以決斷的困難,是吳安源主動幫我制定預案,逐一分析優勢短板,從長遠考慮,從實際出發,讓我的心里有了‘定盤星’。”回想起當時的艱難抉擇,王德利深有感觸地說,“我最終選定了第三套預案,對原有的地塊進行了優化,又新流轉了部分適宜種植煙葉的地塊。在吳安源的指導下,我對所有的地塊都進行了深翻冬耕和土地整理,這樣煙葉質量好,煙葉種植效益也有保證。”
打鐵必須自身硬。王德利主動學習煙葉生產技術,吳安源則跟進技術指導、工作提醒和督促落實。日常中,遇到問題倆人一起商量,碰到困難倆人共同克服,在日復一日的煙葉生產中,倆人互相學習、一起研究、共同進步,在不斷提高各自煙葉生產技術水平的同時,更在不斷厚植相互之間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德利,你在煙葉生產關鍵技術措施落實上做得比較到位,但在提前謀劃上做得還有欠缺,主要是細致性和針對性有待加強,這樣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煙葉質量特色和煙田種植效益。”近日,吳安源跟王德利交流說。
“確實是這樣,如果提前考慮不周,不但生產環節被動,而且還會窩工。以后我在細致性和針對性上多加注意。這些年能夠取得良好的煙葉種植效益,真是多虧了你及時指導。”王德利感激地說,“那你再幫我捋一捋,看我提前謀劃上還有沒有落漏的地方?”
“我考慮有這么幾點:一是總體投入要做到心中有數,該備好的錢需要提前備好,去年各個環節的投入情況你都有底數,但還需要細致梳理;二是好的經驗要繼續堅持,要落實到節點上、體現在生產中;三是用工投入要重點關注,這是咱們降本增效的一個關鍵點……”吳安源娓娓道來。
圖為吳安源(左)正在認真丈量面積,并逐一查看地塊情況
這樣的碰撞交流和針對指導時常發生,或者在煙葉大田,或者在烘烤工場,或者在煙農家中,吳安源和王德利只要一見面、一交流,總能在碰撞交流中摩擦出一個個促進煙葉生產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方方煙田的背后,是一家家煙農的民生大事。而扛起這一責任的,既有像王德利這樣一名名90后乃至00后煙農的無畏擔當,更有像吳安源這樣一名名心系煙農、扎根一線的年輕煙技員的戮力付出和拼搏奉獻。為了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他們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雙向奔赴、揮灑青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