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技術正悄然改變著傳統鄉村農業的面貌。數字化不僅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高效,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數字化技術正成為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生產的重要力量。
萬物互聯,跑出農業加“數”度
數字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可謂是革命性的。通過引入物聯天氣數據,幫助農民合理安排農事活動,農業生產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此外,無人機、智能農機、云平臺等設備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水平,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現在科技太發達了,一系列先進的農用設備,還有手機上先進的APP,農業生產所需資料都可以通過手機APP查詢與計算,比以前的‘摸石頭過河’可方便太多了。”大田縣產業經理黃紹勛感概地說。
圖為新型“云烘烤”烤房群。陳德涵供圖
數字化技術的引入,還為鄉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精準農業管理,農民能夠更加合理地利用資源,促進有機肥的運用和減少化肥的過量使用。數字化的技術運用,可以實現精準的病蟲害預測預報,讓農民提前采取措施,大大降低農藥的使用與殘留,持續推進了大農業的綠色防控技術,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鳳棲梧桐,造出創業“新”機遇
智能農機設備的應用極大地降低了傳統農事操作強度,返鄉創業人群更愿意接受和使用這些先進設備,現代化、科技化的農業生產新方式,更加吸引了追求創新的年輕人,讓他們義無反顧的投身到農業生產中,為鄉村農業發展注入新鮮澎湃的血液。“我目前掌握著100畝的農田,一般從事‘煙+稻’和‘煙+玉米’的耕作模式,從接觸以后才發現,現在的農業生產知識學問更多了,我現在會操作大型旋耕機、收割機、起壟機等多種設備,鄉親們經常請我去幫忙作業,我成了當地的農機專業化服務小隊長。我接下來準備引進無人機的大面積施肥作業,這樣就真實現農民‘穿著皮鞋掙錢了’”。大田縣太華鎮90后產業經理連美壯自豪的說。
立竿見影,闖出致富好“前”景
“我們現在主要通過線下門店銷售、線上直播帶貨、集中規模銷售等方式,同時推出了各種品牌的低糖大米、含硒黑米、農家香米和低糖米粉等產品,目前銷量和口碑都不錯。”大田縣巖田農業發展公司總經理陳惠琴介紹道。
圖為農產品直播帶貨直播間。陳德涵供圖
數字化技術不僅在農業生產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農產品的流通方面同樣功不可沒。借助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平臺、電子商務平臺,農產品得以跨越地域限制,直達消費者面前,這不僅縮短了流通環節,還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時,通過數字化方式打造農產品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有助于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當今,數字化技術為大田縣當地鄉村農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啟了新時代智慧農業的序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深入和普及,鄉村農業將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