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湖南郴州煙區,一丘丘煙田已深翻完畢,土壤在陽光下沐浴曬垡。機耕道上,煙農正搶抓天氣晴好有利時機,忙著搬運肥料。
從上世紀60年代播下煙稻輪作試驗的第一粒種子到上世紀90年代水稻輪作面積首次突破50萬畝大關,再到如今邁入糧煙協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模式新時代,連續3年全市糧食產量超過18.5億公斤,歷經不懈奮斗與艱辛探索,在郴州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夏觀煙海,秋望稻浪”變成了現實的美景,“一片稻香一片煙,黃金穗兒黃金葉”成為煙區美、煙農富的生動寫照。
煙稻輪作 富農新途
“這種分季節耕種的方式,讓家里的地全年都不閑著。在種過煙的地里種水稻,稻子長得更好;種完晚稻,來年種煙,煙葉也更壯實。”近日,在嘉禾縣普滿鄉板貝村,望著已經翻耕過后的田野,村民雷雪生感慨地說。
郴州作為湖南煙葉最大產區和湘南地區糧食重要產區,早在上世紀60年代便開始了煙稻輪作的探索。經過多年反復試驗,1973年在桂陽縣的試驗田里,成功實施了煙稻輪作,證明了這一方式是耕作改制、糧煙豐收的好措施。
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近年來,郴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秉持“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的理念,全力推動煙稻輪作落地生根、提質升級。
土地是農業的根本,郴州煙區各部門攜手,整合惠農政策,建設了18.2萬畝宜機化煙田。他們通過實施土地產權數字化,推動整村整片土地集中流轉,實現“確權確股不確界,分紅分利不分地”。同時,他們制定煙田宜機化改造技術相關規程,精心規劃田路溝渠系統,并創新“煙田宜機化改造五步工作法”推進高標準煙田建設。如今,煙田塊均面積從0.83畝增至2.87畝,農機通達率從55.8%提升至95.6%。
“煙葉和水稻季節性都很強。嘉禾縣每年7月上旬煙葉采收烘烤結束,緊接著就可以播種煙后稻,時間銜接得剛剛好。由于煙稻對土壤環境需求不同,輪作形成的水旱結合種植模式還能促進土壤有機質沉淀,避免養分失調,保護土壤生態、提升肥力。此外,水旱交替還能抑制土壤有害物質滋生,減少病蟲害。對煙后稻和來年煙葉種植都大有益處,二者相輔相成。”嘉禾縣局(分公司)煙葉生產經營分部段勁松介紹道。
目前,郴州煙區已構建煙稻輪作生產技術標準體系,重點推廣“云煙87+野香優莉絲”“湘煙7號+玉針香”兩個品種組合。通過糧煙一體平衡施肥,水稻每畝施肥量減少25公斤。煙稻輪作在郴州全面開花,煙稻輪作面積占全市烤煙總面積80%以上。除去種植成本,農戶種植煙后稻每畝增收1200元以上,煙稻畝產收入超6300元。近3年,全市糧食產量、煙葉生產收入穩定,真正實現了農業增效、作物增產、農民增收,既穩固了糧食生產,又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設施共享 糧煙雙收
“這無人機一年到頭都忙個不停。飛完煙葉飛水稻,還能遙感測量耕地面積,用途多著呢!靠著它,我們收入也更有保障啦!”嘉禾縣廣發鎮大塘村煙農李子龍一邊擺弄著手里的無人機遙控器,一邊笑著對記者說。
在郴州煙區,無人機飛防是煙葉種植的關鍵環節,不僅能有效防控病害,工作效率更是人工作業的20倍。郴州煙區充分發揮無人機飛防范圍廣、覆蓋面大的優勢,結合水稻種植特點,為無人機操作手制定月度排班計劃,確保關鍵時期無人機作業不停歇,年植保面積達33.2萬畝。
除無人機外,郴州市局(公司)在煙水配套設備和生物防治方面持續發力,提升煙區宜機化水平,修筑山塘水壩、疏浚灌溉溝渠,改善煙區灌溉條件。自2005年起,全市投入42.8億元,建成11.8萬個基礎設施項目,真正做到“旱能灌,澇能排”,為現代農業發展筑牢根基。
在此基礎上,他們合理利用性誘劑、向日葵生態防控等綠色防控技術,形成了“智能監測預警、綠色防控技術、技術應用推廣”三大綠色生產防控技術體系。同時,他們按照苗棚即秧棚、烤房即烘房、煙倉即谷倉、煙機即農機的思路,讓每一個設備設施都充分發揮功能。全市每年利用煙葉育苗大棚開展水稻育秧達15萬畝,利用密集烤房烘干稻谷1萬多噸。
“‘以煙穩糧,以煙促糧’不僅是口號,也是目標。硬件有了保障,產業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糧煙互惠共贏的秘訣,也在其中。”嘉禾縣煙草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雷雄說道。
攜手共治 興業惠農
眾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共贏天地寬。近年來,在全面推廣煙稻輪作過程中,郴州市局(公司)積極引導并聯合合作社打造產業綜合體,以煙稻輪作為依托,為煙農提供優質稻種及配套服務,降低煙后稻種植成本和風險,極大激發了農戶的積極性。
“過去,煙后稻種植的成本和潛在風險,讓一些煙農有所顧慮。”桂陽縣仁義鎮鴻運合作社負責人匡方禮坦言,“我們就琢磨著像煙葉種植那樣,全程為農戶排憂解難。從精選稻種、優化配套服務入手,創新組織管理模式,提升生產技術和效率。現在,仁義鎮煙后稻種植全面鋪開,農戶收入顯著提高。”
走在嘉禾縣普滿鄉板貝村,漫步于金葉大道,柏油路干凈整潔,煙田壟體筆直飽滿,路旁墻繪色彩斑斕。青山綠水與樸素民居相互映襯,一派“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田園風光。
在扎實推進煙稻輪作的同時,郴州煙區相關縣級局(分公司)還聯合地方政府,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依托煙稻輪作產業優勢和相關項目建設,近年來,郴州煙區聯合各級政府先后打造了“夏觀煙海、秋望稻浪”“普滿金葉大道”等一系列“網紅”景點,并聯合合作社推出紅園綠洲普滿香米、豐蜻綠色農產品等特色產品,實現了游客“引進來”、產品“走出去”的良性循環,不僅興旺了產業,更讓群眾得到了實惠。
水潤沃野,稻香四溢;綠葉搖曳,滿倉歸藏。“煙稻輪作后,郴州煙區構建了‘煙田即糧田、煙農穩糧農、煙業促稻業”的發展格局。下一步,郴州煙區將持續鞏固煙稻輪作優勢,深化農機與農業融合,堅守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握緊‘金稻’穩糧路,捧牢‘金葉’富農袋,向著‘興業惠農’的目標穩步邁進,在廣袤田野上續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郴州市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經理肖曦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