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無垠的田野間,李子龍正站在他精心耕作的煙田中,眼神堅定而充滿希望。
這位39歲的湖南嘉禾縣“85后”新型煙農,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僅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更帶動了整個家鄉大塘村的發展。從城市白領到返鄉創業者,他的故事,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無數年輕人奮斗的一個縮影。
2006年大學畢業后,李子龍輾轉多地打工,在外打拼多年,考察了多個項目,但一直沒有找到感覺。直到2015年底,李子龍回到了家鄉嘉禾縣廣發鎮大塘村,發現家鄉遍地黃金,煙葉種植成為他大展拳腳的最佳平臺,投身于煙草種植事業。憑借其高學歷背景以及對現代農業技術的深刻理解,他迅速成長為一名專業且高效的煙葉種植者。自2018年起,他每年種植煙葉超過100畝,畝收入超過5000元。特別是2024年,他種植了250畝煙葉,產量達665擔,總收入達到134.77萬元。然而,真正讓他脫穎而出的是他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面對剛烤完的黃金葉李子龍喜不自禁)
精研細作,提升煙葉品質。在煙草站的全方位技術培訓和管理指導下,李子龍總結了自己的煙葉種植經驗“124工作法” 即:抓好“一支隊伍”,改進“兩項措施”,盯緊“四個環節”。
“一支隊伍”指的是做好工人的培訓指導,確保精細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對于文化素質較低的工人,李子龍親自示范,耐心解釋推廣,制定了完善的作業標準并加強檢查指導。雖然培訓占用了勞作時間,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作業標準大大提高,省了不少成本,也避免了很多無用功。
“兩項措施”包括適當提前移栽期和加大鉀肥使用量。通過將移栽時間提前至3月8日左右,延長了煙株的大田生長期,減少了后期因插晚稻搶采煙葉造成的問題。同時,增加鉀肥使用量,則增強了煙株的抗逆性,促進了正常成熟落黃,增加了產量。
“四個環節”即抓好煙田培土施肥、病蟲害防治、防汛抗旱、統一打頂等關鍵環節。李子龍親自操作施肥工作,確保每一蔸煙都能獲得均衡營養;采用性誘劑配合無人機飛防,有效控制病蟲害;針對多雨天氣,未雨綢繆做好清溝排水工作;嚴格按技術要求進行打頂操作,確保煙葉質量。
心懷感恩,帶領鄉親共富。2020年,在鄉親們的支持下,李子龍當選了大塘村書記,并陸續被評為湖南省優秀職業煙農、郴州市“五星”職業煙農。
(李子龍積極參加煙草部門組織開展的技術培訓)
作為大塘村的書記,李子龍不僅專注于個人的成功,更致力于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他利用自己積累的資金和技術優勢,修建環村公路6400米,維修渠道和機耕道2800米,整理老鴨山土地500余畝,極大地便利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此外,他還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幫助解決95名貧困人員的就業問題,使他們實現了自給自足。
除了專注于煙葉種植外,李子龍還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經營模式。目前,他上半年種植烤煙,下半年種植晚稻,120畝富硒大米年收入有望從8萬增至12萬;承包2300畝山田種植國外松,預計年收入可達100萬元;種植180畝綠化苗(如大葉樟、紅葉石楠等),預估年收入超20萬元。這些舉措不僅增加了個人收入,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有利地促進鄉村經濟全面發展
談及未來規劃,李子龍滿懷信心地表示,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并帶領更多村民加入高效農業生產的行列。他堅信,知識和技術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如今,李子龍正走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新時代煙農的輝煌篇章,激勵著更多的年輕人回歸鄉村,共同譜寫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回首過去,李子龍感慨萬千。從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成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證明了知識和技術的力量。
面對未來,他決心再接再厲,繼續推動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帶領鄉親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如他所說,“高等教育經歷、企業工作經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踏實的態度”,是他成功的基石,也是每一位有志于鄉村振興的年輕人應當秉持的精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