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奉節煙區,一場關乎土地活力與農民富足的變革正在深刻上演。曾經面臨連作困境的煙田,通過糧經融合的創新實踐,搖身一變成為希望的田野,繪就出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
破局:“綠肥”破連作困局,奉節煙田煥新顏
春寒料峭之際,奉節的煙田已然萌動生機。煙農楊蘭方站在田邊,望著剛剛翻壓還田的油菜茬,滿是感慨。
“以前收完煙,這地就閑置著,啥也干不了,心里干著急?,F在不一樣了,綠肥翻進土里,土地肥了,煙苗長得壯實,就連套種的黃豆都能賣上好價錢,收入一下子就上去了!”楊蘭方說。
這一顯著轉變,背后是奉節煙區對“連作障礙”難題的全力攻堅。
過去,奉節長期采用“冬閑空置、單一種植”模式,使得土壤地力下降,土壤酸化加劇,病蟲害頻發,不僅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還會影響農民收益。西南大學教授在奉節開展糧經煙高效復合種植模式研究時發現,連作5年的土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最多達30%,病蟲害發生率最高達20%,農民收益逐年下降。這樣的土壤狀況,無疑給煙區的可持續發展敲響了警鐘。
圖為復合種植聚壟翻壓觀摩現場會
如何喚醒沉睡的土地,讓其重煥生機?重慶市奉節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下簡稱“縣局”)大膽創新,以“綠肥還田”作為關鍵突破口,積極聯合高校開展科研攻關,成功創新構建了“烤煙-黃豆-油菜”復合種植模式。具體來說,就是煙葉采收之后,及時播種油菜,油菜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利用土壤中殘留的無機煙肥,通過光合作用形成有機物質,次年春季將油菜翻壓還田,持續培肥土壤地力,為后續作物提供豐富的養分。在煙株團顆期時,巧妙套種黃豆,黃豆不僅能夠固氮,還能額外為煙農帶來一筆收入。就這樣,一場“以綠養地、以豆養煙”的綠色革命就此展開。
創新:科技賦能,探尋糧煙共生“致富密碼”
“種煙不虧地,一地生三金!”煙技員陳玉才的順口溜,生動詮釋了奉節煙區創新種植模式的內涵。
縣局聯合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所,針對煙田土壤保育這一關鍵課題,先后開展了5項科研項目攻關,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烤煙-黃豆-油菜”復合種植生育期接茬及關鍵技術配套的突破性成果。
圖為烤煙-油菜輪作調研
“我們通過推廣綠肥還田技術,每畝油菜干物質量達800公斤,翻壓后腐解速率非???#xff0c;5年時間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提升28%,PH值從5.3逐步回升至 6.1,將以往病害爆發的煙田逐步改造成了適應煙葉生產的優質煙田。隨著這項技術體系的推廣,每畝可以為煙農減少化肥成本170元,煙葉增產10%,病害發生率降低至5%以內,從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角度來看,都非??捎^?!笨h局煙葉科副科長尹朝先算了一筆經濟賬。
“我們還成功應用煙豆套作增效模式,黃豆根系與煙株之間形成高效的氮素互補鏈,每畝固氮量可達4公斤,煙田氮肥的利用率提升30%。套作區的黃豆畝產達150斤,每畝能額外增收600元,‘煙葉+黃豆’的畝均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縣局糧經煙復合種植煙豆間作項目組成員李棟梁表示。
成效:土地流金,交出糧煙融合“高分答卷”
截至2024年,奉節煙區累計推廣“烤煙-黃豆-油菜”復合種植模式1.2萬畝,交出了一份矚目的成績單。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奉節煙區土壤碳氮比增加1.58,有機質含量增加6.8%,提高土壤陽離子交換量0.5個單位,連作障礙破解率達70%,土壤結構疏松,理化指標趨于合理,煙田地力得到逐步提升。煙農畝均綜合收入達5000元,較傳統模式增長19.2%,曾經的‘棄種田’成了‘致富田’。在產業融合方面,我們依托工商基地單元,建成糧經煙協同發展示范區1.87萬畝,有力帶動了中藥材、蔬菜等非煙產業增收,增收金額達2100萬元以上?!笨h局煙葉科副科長耿紅梅在介紹成果時,言語中滿是自豪。
“去年我家150畝煙田套種黃豆,光豆子就賣了8.5萬元!油菜還田后,土地肥力好,煙葉基本無病蟲害,種出的煙葉油分足,每公斤還能多賣一塊多錢!”在土壤保育現場培訓會上,作為“煙農技術代言人”的楊蘭方向參培煙農分享經驗。
“糧經融合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縣局煙葉分管領導詹淞表示,未來,奉節還將在品種選擇、規模種植、暢通銷路等方面持續發力,積極尋找早熟的油菜品種,進一步優化種植時間;大力推廣無人機飛播、智能測土配方等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銜接縣農業農村委積極引進大豆和油料營銷大戶,做好產品的產銷對接,探索合同訂單種植、約定最低收購保護價,解決好后顧之憂,促進煙農增產增收,用實際行動繼續寫好糧經煙融合發展的精彩答卷。
沃土生金,奉節煙區用實踐證明,糧煙融合絕非“零和博弈”,而是“1+1>2”的共贏之路。通過科技賦能、產業聯動,曾經沉睡的土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小小的煙田搖身一變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這條“以煙穩糧、以煙促收、糧煙共生”的創新發展之路,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鮮活樣本。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