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南清晨的薄霧中,湖南永興縣湘陰渡育苗工場的智能化溫室折射出科技農業的璀璨光芒。年前,隨著首盤搭載煙種的漂浮盤精準入水,這座“中國銀都”正式開啟2025年度煙葉產業新篇章。作為全國優質煙葉核心產區,永興縣今年投入12臺智能播種設備,啟動覆蓋13個鄉鎮的標準化育苗工程,預計將為4.72萬畝煙田輸送優質種苗,以科技化、集約化、精細化的現代農業模式,續寫“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產業傳奇。
智能農機唱主角:滾筒播種機開啟科技育苗新篇章
(圖為播種機作業現場)
在高亭鎮的育苗工場里,滾筒式精量播種機正以每分鐘36盤的效率運轉。“每穴播種準確率達98%以上,基質覆蓋厚度均勻一致。”當地煙草公司煙葉生產經營分部負責人李健介紹,這套裝備較傳統人工播種效率提升15倍,種子利用率達98.7%。數據顯示,智能化育苗使成苗率穩定在98%以上。
(圖為剪葉作業現場)
“移栽的時候,我們最喜歡整齊一致的煙苗。可以讓我們在后期的管理中省不少事。”返鄉創業的“90后”新農人賀文菲說,現在當地通過煙農合作社實現商品化育苗,所有煙苗統一播種、統一管理,還要通過政府、煙農、煙站、合作社四方驗收合格后才能發放給煙農,煙苗品質不斷提高,不僅整齊,壯苗率都在95%以上,為自己省了不少心。
氣象戰“寒”顯擔當:智慧農業構筑立體防護網
面對3月上旬的“倒春寒”預警,當地煙草公司聯合氣象部門構建起“精準預報+網格化應急響應”機制。“我們在13個重點育苗區布設了氣象監測點,能提前72小時預判霜凍風險。”縣氣象部門技術人員指著衛星云圖解釋。
在油麻鎮海拔300米的育苗基地,煙葉技術人員正與時間賽跑。“使用新型透光膜,既能保溫又不影響光照。”李健介紹,現場采用“人工覆膜+智能監測”的復合模式,應急小組可在1小時內完成全鎮育苗棚防護作業。監測數據顯示,經加固的大棚夜間溫差可控制在±1.5℃以內。
(圖為技術人員查看育苗大棚溫濕度)
寒潮防御戰背后,是當地持續三年的基礎設施升級:累計投入數十萬元改造智能育苗工場,建設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培育專業防災隊伍。李健透露,下一步將推進光伏智慧大棚試點,探索環境調控系統與新能源的深度融合。
“每株煙苗都關系著煙農的生計。”李健算起經濟賬:通過科學防控,預計可減少因災損失10%以上,有效保障3月中下旬如期移栽。
考核革命促轉型:綠色指標重構產業評價體系
在當地煙草公司,綠色考評指標即時更新。今年起,他們探索將“單位能耗”“生物防治占比”等生態指標納入考核體系。“我們探索在育苗工場配套建設雨水收集系統和光伏發電裝置,推動綠色發展。”李健指著考核細則強調。
(圖為育苗工場外景)
李健表示,綠色發展是大趨勢,當地在依托考核推動烤煙育苗綠色轉型的同時,始終把煙農利益放在首位。他們聯合永興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成立聯合督查組,采取不定期方式對各育苗工場的值守情況、溫濕度管理、肥水調控、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進行督查考核,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并要求責任人立即整改到位,杜絕因工作失誤導致大面積死苗、缺苗等現象。
(圖為育苗池里的煙苗)
永興縣煙草分公司負責人侯建林表示,當地正在深化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計劃全面提升智能化育苗水平,同步推進“煙稻輪作”“煙菌共生”等生態種植模式。隨著4.72萬畝“黃金葉”在科技沃土中孕育生長,這幅現代農業的“永興畫卷”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