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雷雨天氣,卻不影響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拿口鎮肖坊村的村民馬乾榮和兒子馬瑩,在村烤房及煙苗繁育集中區進行育秧春耕。他們操作著“水稻育秧播種機”,履帶一個接一個地輸出“填充”了黑土和稻種的育秧盤;隨后,將這些育秧盤端進煙苗大棚里排開,便“輕松”地完成育秧。
圖為馬乾榮父子操作“水稻育秧播種機”。黃逸倫攝
“在煙苗大棚里育稻秧,6個工,便可育好我們家210多畝早稻機插稻秧!而育同樣多的秧,若在稻田里則需3畝地,包括打田、做畦、砍竹子和插竹子、覆膜等各個復雜環節,需用60個工,按160元一個工計算,近萬元!還有,在棚里育秧,管護便利,生長時間短(少五六天)且苗齊苗壯?!瘪R乾榮說,“龔明壽負責煙苗繁育,2018年便用煙苗大棚育稻秧。2022年,我們家也‘學’著用煙苗棚育秧,免費使用,又好又省錢!”
圖為龔明壽用煙苗大棚進行育秧苗。黃逸倫攝
邵武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市),又是全省城鎮化率最高的縣(市),農村人口流失嚴重,缺乏勞動力。這些年,邵武包括糧食、烤煙等在內的農業生產,主要靠現代農業設施和農業機械等“資源”的推廣運用護航。
在邵武,人勤春來早,一片春耕忙,一度還在進行煙葉備耕作業的大型起壟機、施肥機、無人機等大大小小功能多樣的農機具,都在忙碌著打田(耕地)、施肥、防治病蟲害等水稻和經作的種植管護,每天全市少時有上百臺、多時數千臺各種農機具投入到春耕之中,實現了資源的“共享”。肖坊村的3個水稻種植大戶,除了爛泥田采用拋秧種植外,其余300多畝早稻機插地全部在煙苗棚里育稻秧,使用煙苗棚達5個之多。
“農業和煙草等有關部門,以及鎮村都鼓勵農民種煙種稻還種經作,引導和幫助他們實施煙苗繁育棚育水稻秧,引導和幫助他們稻煙經作一起上,讓優質資源實現‘共享’。我們的技術人員還會到場進行指導,讓農民科學高效種植,省錢省時省力多賺錢,還可增強抗風險的能力,把大好事辦好來。”拿口煙草站負責人說。
圖為馬乾榮操作履帶旋耕機進行田間勞作。黃逸倫攝
其實,邵武資源的“共享”,不僅在于春耕,還貫穿于全年的各項農業生產。煙草種植的起壟機也充當了耕地的“主力軍”作用,覆膜機、施肥機等煙葉生產“專業”機,都在水稻、大豆、玉米、芋頭等的種植過程發揮著重要作用。烤煙結束后的烤房,普遍“變身”稻谷烘干房及臨時儲谷倉。沿山鎮百樵村煙稻種植大歐興龍,每年種煙百余畝、稻五六百畝,6個烤房7月中旬烤完煙便用于烘稻谷,還要花兩千多塊錢租上六七個別人家的烤房烘稻谷,稻谷一時賣不掉便放在烤房里,3月份烤房里還存放著不少稻谷。
資源“共享”,就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提高效益多賺錢。邵武的農業、煙草等部門,樹立大農業觀的“格局”,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形成“多種經營互補,一項虧損其他補”理念,行動上切實做到“自覺”,引導和鼓勵農民,特別是種植大戶,“盤活”各種農業生產資源,提高資源的“復用指數”。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