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邵武市坊前煙區產業綜合體? ? ?黃逸倫 圖
“八山一水一分田,三產九耕萬重天”。這一凝練的地理注腳,在閩北的山水褶皺間,被煙稻輪作的生態密碼重新破譯,東南煙區正以煙稻協同的生態智慧,將“一分田”的生存哲學演繹成“萬畝豐”的振興篇章,譜寫著傳統農耕文明與現代產業融合的綠色協奏曲。
破題:從“單一種植”到“循環共生”
“往年這時候還在為搶農時犯愁哩!”福建南平市政和縣煙農宋梓明站在“幸福渠”邊上,看著自己眼前的田埂感嘆道,“以前擔心種完煙種稻時間不夠,現在有了‘定制日歷’,不僅種煙有收益,每畝水稻還能多收200斤!”
煙葉在6月初完成采收,水稻在10月前迎來豐收。福建南平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以“煙稻輪作”模式為核心,構建了“煙葉+優質稻種植”“煙葉+水稻制種”主導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積極推進煙稻產業融合發展“五個一體化”,成功開辟了一條“穩煙保糧、促農增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既能利用煙草殘留肥力減少水稻化肥用量,又能通過水旱輪作阻斷土傳病害,實現‘一田雙收、用養結合’。”南平市局(公司)高級農藝師陳志厚介紹說。
目前,南平地區每年煙稻輪作面積穩定在22萬畝以上,覆蓋率98%以上,引導煙農做好煙后稻高效水肥管理,推行精準減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煙后水稻與同期面上種植的肥料成本可減少70元/畝。
增效:產業鏈延伸激活“雙業共贏”
南平煙區打造煙稻雙優基地示范片,催生產業鏈新業態。
種——由農業農村局統籌配套補貼資金100萬元,提升配套設備水平,在南平市邵武市沿山煙蚜繭蜂繁育基地探索煙稻育苗中心建設,打造育苗設施煙苗和秧苗的復用示范基地。
采——推行“分公司主導、合作組織主體、機耕手主力”管理模式,盤活鄉村閑散勞動力,集中組織開展煙葉、水稻的全流程專業化農事作業;通過“公開征集、審核備案、價格磋商”等方式,篩選引進社會化農機服務組織入庫,組建相關專業化服務隊伍,有序開展各類專業化服務,有效解決農民的雇工難題,拓寬專業化服務范圍,促進社員增收。
烤——在全市推廣烤房綜合利用技術,利用現有3000余座烤房為煙稻農每年約5萬畝煙葉烘烤和40萬余畝優質稻谷烘干提供服務,著力提升設備綜合效率。“我們現在種煙輕松多了,有專業化服務團隊省了很多事情,技術上也更加放心了。”
“我們再也不用一天跑好幾趟大棚了,手機上就可以操作。”在邵武肖家坊產業綜合體,煙農們你一言我一語,滿心歡喜地交流著。
一棚多育,育苗棚也是秧棚;一房多用,烤房兼具烘房之用;一機多能,煙機亦可作為糧機;一倉多儲,煙倉同樣可作為谷倉使用,南平煙區成功實現了水稻與煙草種植的雙贏。
利用煙葉育苗棚閑置期間培育水稻秧苗? ? ?張佳華 圖
聚力:多方協同共筑“惠農共同體”
南平煙區已建成9個產業綜合體,為促進農業和農民的福祉展現了諸多亮點。
在南平邵武,坊前煙稻產業綜合體先后集成了煙葉烘烤、水稻制種、稻谷烘干、光伏發電、茶葉交易、煙農培訓等多種現代生產要素,充分發揮了設施保障、科技集成、產業融合、示范帶動等作用,是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農民持續增收、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連接紐帶和示范平臺,政府部門領導多次蒞臨調研指導和組織拉練活動,是農民豐收節、“一村一品”、民俗活動的重要展示平臺。
在南平武夷山,武夷山五夫借助“荷花節”旅游文化節及當地白蓮合作社銷售優勢,煙草公司將先進理念植入煙農副業產品進行銷售;精心打造雪茄煙生產觀光示范區,借助鄉鎮旅游資源,在雪茄生產大棚內設立游覽步道、手工卷制體驗點,讓游客觀光體驗一支優質雪茄誕生的過程。
在南平浦城,石陂立足“浦城大米”“貢煙之鄉”特色品牌,以煙稻輪作為主體,加強與合作社、大米加工企業等合作,建設“煙葉+優質煙后稻+N”多元產業示范點,推動煙區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增產增收,穩定優質煙田和煙農,助力鄉村振興。
……
閩北大地,正編織金色煙葉與翡翠稻浪交相輝映的鄉村振興圖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