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得春來早,耕耘萬象新。
春風拂過,廣袤的湖北大地開始蘇醒。攜帶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在煙區上空盤旋、北斗衛星控制的智能深耕機和大型起壟覆膜一體機在田間穿梭、數字中控平臺24小時精準監測育苗等春耕生產……“上天入地”的新農具紛紛登場,為煙葉生產春耕春管披上智慧外衣,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
“科技春耕有效提高了作業效率,截至目前,全省春耕生產進度較同期提前了10天,質量和標準也大幅提高。” 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處主要負責人看到春耕進度報表高興地說。
無人機賦能田管“天網”
“一天定位200畝地、減少后期50%的工作量。”
清晨,薄霧還未完全消散,湖北十堰竹溪縣一處煙田旁,技術員張自豪正忙碌地調試著一架無人機。
“起飛!”伴隨著一陣“嗡嗡”的聲響,無人機瞬間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它在空中平穩地盤旋了幾圈后,便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路線,朝著煙田飛去。
無人機植保有個重要的程序,就是面積定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原來無人機植保的時候,需要人工到田間定位后,才能進行植保作業。人工定位作業效率低,無人機植保一天難飛80畝。
“現在好了,無人機搭載了高清攝像頭和北斗導航系統,可以對煙田進行自動面積定位。” 張自豪一邊盯著平板電腦上的數據和圖像,一邊說,“若是提前完成定位,后期植保時,只需放飛無人機就行,一天能飛200畝。”
近年來,湖北煙區不斷拓展無人機作業范圍,除了植保,他們還開展了無人機土壤肥力、墑情分布普查,繪制電子地圖,托運煙用物資等服務,一張服務煙農的科技“天網”正在形成。?
深耕機織就春耕“地網”
“一天可耕地70畝,比傳統機耕提高作業效率40%。以前耕地深度25cm左右,還不均勻,現在深度30cm,均勻一致。”
在十堰鄖西煙區的一片煙田,一臺龐大的智能深耕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發出低沉而有力的轟鳴聲。這臺深耕機宛如一頭威風凜凜的鋼鐵巨獸,所到之處,原本緊實的土地被輕松翻起,變得松軟肥沃,散發出泥土特有的清香。
駕駛室內,年輕的農機手李長文正專注地盯著操作臺上的顯示屏。只見屏幕上,土壤的濕度、酸堿度、緊實度等各項數據實時更新。根據這些數據,智能深耕機能夠自動調整深耕深度和速度,確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最佳處理。
智能深耕機的精準作業,體現了農機服務農藝。近年來,湖北煙區開展了多環節一體機研制,減少作業次數,減輕勞動強度。
施肥起壟覆膜一體機的出現讓煙田覆膜工作變得輕松高效。
房縣煙區,一片煙田邊上,幾臺覆膜一體機整齊排列。工作人員裝好肥料,啟動機器,只見該機器沿著田壟緩緩前行,肥料入行,機械臂快速而精準進行覆土壓實,后面的滾軸將配色膜緊緊地壓實在壟體上。
“這施肥起壟覆膜一體機可太好用了,原來需要幾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一次性可以做完。”煙農劉銀群高興地說,“以前一天下來累得不行,現在有了這機器,效率提高了好幾倍,輕松了好多。”?
自開展農機農藝融合試點行動以來,湖北煙區積極引進北斗導航等適用技術,實現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提高作業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一張科技“地網”正在織就。
施肥起壟覆膜一體機讓煙田覆膜工作變得輕松高效? ?/王曉娜 攝
“智慧管家”呵護煙葉生產
走進十堰丹江口市雪茄煙葉數字化調度中心,曲面大屏上118個數據流實時跳動。從育苗棚、煙田、烤房到發酵車間,每個場景均在三維地圖上動態標注。
“當苗池溫度波動超5℃,系統會自動啟動通風并預警。”習家店煙葉站站長趙家興輕點鼠標,隨即調出2號育苗棚360度全息影像,他打趣地說,“就像給苗棚裝上了‘CT’機,實時掃描每一個苗盤。”
據介紹,該系統是由28個高清攝像頭、64組傳感器構建的“數字管家”,今年已成功預警23次溫濕度異常。“老一輩種煙全憑感覺,只有走進煙棚里,聞到異味或者感到潮濕才開始通風,這時候處理不及時,很容易出問題。”五龍池村最年輕的煙農陳勁,邊說邊用手機展示“武當茄香”小程序,“有了它,隨時隨地都可以看煙,不需要去晾房,手機一點門窗就開了,非常方便。”
行走在田間,矗立的“氣象哨兵”引人注目。這些升級版氣象監測站在原有溫濕度監測的基礎上,新增孢子監測功能,配合交叉數據分析,可提前7天預警病蟲害并監測種群數量快速增加的害蟲種類,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病蟲害防治。相關數據也實時同步至調度中心,為春耕生產裝上“數字引擎”。
在湖北煙區,從“天空衛士”到智能深耕機,再到“智慧管家”,這些 “上天入地”的新農具改變了傳統的煙葉生產方式,讓春耕春管變得高效、精準、輕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