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咱家2366公斤煙,賣了7萬多塊錢,每公斤均價將近30塊錢呢!雖說比往年賣的煙少了,卻還多賣了將近1萬塊!”年終歲尾,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宮前鄉頭峪村的王六保算起了年賬,他看著媳婦兒高興的樣子,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老任可真是牛!”
“老任”就是河南煙草商業系統2020年度“十佳煙葉收購員”任海軍,由于主動對標“一優兩轉”結構目標,高標準落實不適用煙葉處理、揭膜培土等配套技術,讓煙農嘗到了“減產反增收”的甜頭,被當地群眾異口同聲點贊:“牛”!
敢于嘗新“拓荒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高檔卷煙市場需求日益增加,與此同時,卷煙工業企業對煙葉原料逐漸由量的需求向質的需求轉變。為適應市場需求變化,2018年以來,三門峽市煙草局提出“一優兩轉”的優化結構目標,“打下5留上2促中間”的不適用煙葉處理技術成為煙葉優化結構的技術核心。
當部分同志還在觀望遲疑的時候,每當工作間隙,一個熟悉的身影,捧著各種資料,在辦公室、在樓道里,甚至在田間地頭,一遍遍研讀著各級文件精神,查找相關實驗數據佐證,學習優化結構技術要點,到實驗點參觀學習,第一時間在示范方推廣應用……任海軍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鍥而不舍“老黃牛”
頭關不破二關難攻。宮前鄉地處山區,老百姓思想普遍固執、守舊,對新事物、新技術接受速度較慢。怎樣從這些群眾中選出一批和他一樣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了把推廣技術變成能為煙農減工降本、提質增收好技術的“頭關”。
任海軍制訂了一套“廣泛宣傳、重點培養”的宣傳方案,以種煙小組為單位集中召開技術培訓會,再對接受能力強、敢于嘗新的種煙農戶逐一入戶動員。
任海軍拿出前期研究的政策文件和實驗數據,跟老百姓算投工賬、收益賬,還把煙草公司制作的煙葉生產“一優兩轉”宣傳動漫放給大家看,以王六保為首的三五名群眾動了試試看的心思。
到了入戶動員的時候,王六保媳婦兒卻不愿意了:“為啥打掉下部葉能促進中部葉片發育?”“下部葉也是錢呀,打掉豈不是跟錢過不去?這不是敗家嗎?”
“弟妹,你的心情我理解,你先坐下,聽我慢慢兒說……”任海軍始終微笑著,不嗔不怒、耐心細致地講解著,終于打動了六保媳婦兒,同意先搞一年試試,一年下來,果然嘗到了甜頭。第二年,六保夫婦主動請纓,當起了“一優兩轉”宣傳員。
躬身服務“孺子牛”
作為一名煙葉生產收購員在對標政策抓收購、對標收購抓生產的路上,任海軍不只是耐心細致的政策宣傳員、技術講解員,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挽起褲腿下煙地、掄起鋤頭干農活兒的“實干家”。
2020年7月,陰雨連綿、雨水不斷,很多煙田都出現了嚴重積水,任海軍所承包的頭峪村也不例外。任海軍幾番電話查訪后,便帶上鋤頭、鐵釬,組織排澇小分隊逐村逐地塊兒排澇作業。宮前這一片屬于紅黏土,一下雨泥土就黏在鞋上,讓人動彈不得,可是排澇作業時間緊任務重,若不及時排除積水,損失不可估量。情急之下,任海軍脫掉鞋子、挽起褲腿兒下地排澇,一天下來,地里的積水將腳泡得發脹、石子兒硌得生疼,可這絲毫擋不住他排除積水降低災害后的喜悅。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的評價同樣是中肯的。任海軍是善于學習、敢于嘗新的“拓荒牛”;是肯吃苦、能耐勞,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老黃牛”;更是一心為民、不計個人利益安危的“孺子牛”。在他的努力下,頭峪村煙葉優化結構連續兩年實現了推廣率、驗收達標率兩個百分百,并在2020年煙葉收購中,創下全村上等煙比例78.59%、高出陜州區平均水平2.58個百分點的好成績。
(原載于2021年1月22日《河南日報農村版》4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