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虎頭山,山脈連綿不絕,宛如斑斕大虎。一步一景,詩情畫意,想要領略它的最美風光也必須付出努力——頂峰海拔1100多米,讓騎行者的雙腿在一張一伸間漸漸疲憊,酸疼感慢慢充斥身上的每一寸肌肉,呼吸也隨之變得沉重。
蔡成全戴著頭盔,席地而坐,穿著鮮艷的騎行服,靠著“美利達”27寸的車架,剛從虎頭山往返下來,還有些疲憊。
在三明市梅列區新四北路大潤發附近,年近五十的蔡成全是一位鄰里皆知的運動達人。鄉政府辦事人員、卷煙零售店老板、騎行發燒友、長跑愛好者……屬于蔡成全的多個標簽背后,是他樂于挑戰、不斷磨練自我的多彩人生。
騎行剛剛好
蔡成全坦言,由于常年看店鋪、生活壓力大,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2014年他選擇戶外活動門檻較低的跑步,開始自己的體育鍛煉。
自從手機上安裝了一款運動軟件后,每到晚上10點鐘左右,他都會拿起手機,翻閱軟件,看看自己一天走了多少步,同時,不忘給排名靠前的朋友點個贊。
最美的風景往往在路上。蔡成全認為,驅車出游速度太快,目的性比較強;步行速度慢,行動的范圍往往受到局限。“騎行剛剛好,自行車可以隨用隨騎,使用方便自由,不存在大氣和噪音污染,而且可去的范圍更廣,能滿足更多人樂享自然的心理需求。一路上,清風徐來,綠意蕩漾,山野風光盡收眼底,有一種許久未有過的放松。”三年前,自行車騎行進入了他的視野。
一聊起自行車運動的鍛煉價值,蔡成全的話匣子就打開了:“騎車跟跑步不同,自行車騎行基本都是有氧運動,可以在平緩、可控的情況下進行鍛煉,呼吸很有節奏,運動量也很好控制;跑步可能對膝關節損傷比較大,可自行車沒有這個問題,騎行能在鍛煉的同時有效保護膝關節;騎車沒有束縛性,可以一邊鍛煉一邊親近大自然,這和在健身房跳操、練器械是不同的感受。”
尋回故鄉味
蔡成全回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三轉一響”的名頭可謂十分響亮。作為其中之一的自行車,更是風靡一時,成為他那個年代人獨有的回憶。
因生活壓力,蔡成全婚后辭去了鄉政府辦事人員的工作,和愛人從老家沙縣鄭湖鎮到梅列區發展。很多時候,走出故鄉,故鄉其實就“回”不去了,但身在城市,故鄉永遠是心底溫暖的存在。騎行鄉野山林,看不同的草木莊稼形態以及鳥類昆蟲的出現,讓他找回了童年的感覺,心與鄉野更加貼近融合,或者說是一種人與大地,與自然和故土間關系的詩意回歸。
在都市,二十四節氣只是日歷上的標記,但在虎頭山,濃縮了數千年農耕文明精華的二十四節氣如此直觀明晰。“一過寒露,就沒有知了聲;過了清明,整個山林到處是盛開的野花。”蔡成全說,人的生活場景需要 一個轉換,自行車騎行就是對喧囂 城市生活的調節、對自我的豐盈。
“鉆過滿地落葉的松杉林,蹚過深深的狗牙根草叢,摘過沾滿露水的橘子。好多場景都是偶遇。”在虎頭山,蔡成全和“老友”一起在它的臂彎間環繞,領略雪白的云朵在天際飄蕩,青山掩映著盤山公路重重疊嶂。繽紛春日的騎行,他趕赴著一場場花季約會,每每看到不一樣的山野風景或草木,他都會為之停留,感受它們的變化。
也是修行路
兩個車輪走過風景,走過顛簸,清風吹過,汗水滴下。
平日里,蔡成全會調好鬧鐘,6點起床,快速穿戴好裝備后,從家出發沿著碧湖離開市區中心,一路上山。“我會選擇上坡路段占比較大的路線,一路爬升,不管是緩上坡,還是蛇形上坡路段,之后再一路下坡。”
“在山上騎車和在平地騎車是 完全不同的感受,看到坡的時候你也許會覺得很累,但在挑戰的過程中,你會很興奮,幾次下來,你就會迷上這種與大自然搏斗的感覺,最后會越騎越多,越騎越想騎。爬坡是對體能和意志力的考驗,下坡是對技術和膽量的考驗。”蔡成全認為,比起強健身體,騎行帶給他更寶貴的財富是一顆修行的心。
“生活是不可能永遠雄居山頂的,有起點有終點,有順風就有逆風,有上坡有下坡。上坡路與下坡路的區別,并不是坡度的大小或高低,它們唯一的區別就在于你意志的堅定與否。爬坡時,要有下坡時的心情;下坡時要有上坡時的心愿,人的心就平靜了、敞亮了。”循著車輪碾過的痕跡,蔡成全體驗自然四季,感悟人生哲理,在輪子上修行,在路上成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