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打造創新培育平臺,對企業高質量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山東中煙青州卷煙廠通過建設工匠創新工作室拓寬實踐平臺,發揮勞模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群體的技術領軍作用,打造企業創新培育新引擎。
在廠黨委帶領下,目前青州卷煙廠已創建6個工匠創新工作室,有效激發勞模工匠的創新創造活力和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精心組織布局,夯實創新“主陣地”
作為企業生產一線的創新平臺,青州卷煙廠黨委高度重視創新工作室在企業管理提升、技術進步和人才培養中的角色作用,確定了黨委領導、工會牽頭、車間實施、工匠領銜、職工參與的工作機制。在創建推進過程中,通過規范創建流程,制定出臺《青州卷煙廠工匠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實施方案》規范性文件,促進工匠創新工作室規范化、科學化建設。
▲制絲車間工匠創新工作室
▲卷包車間工匠創新工作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充分發揮工匠創新工作室作用,硬件設施不可或缺。為此廠領導多次到創新工作室調研指導工作,協調完善工作室基礎配套設施。同時,工作室成員集思廣益,在摸索中不斷發展,通過工作室成員一起動手改造改良,用零配件剖切組裝教學模具、從報廢設備上拆舊復新電控模擬板、運用動畫和視頻制作教學課件……恰恰是這種自己動手的過程,工作室成員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工作室“主陣地”逐步完善。
目前,企業已專門規劃400平米場地用于6個工作室開展工作,采購了工作室所需的一系列設施設備、專業書籍、實驗材料等,為工作室各項工作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堅持問題導向,打造創新“新引擎”
談到技術創新,每個工作室成員都有說不盡的辛苦與快樂,每一項創新成果研發成功的背后,都有著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
▲張貴慶在創新工作室研究創新項目
在一次車間日常巡檢中,制絲車間張貴慶工匠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張貴慶發現混絲加香工序在生產過程中飛塵特別大,不僅除塵風機除塵效果差,而且操作人員普遍反映粉塵大、影響身體健康。針對這一問題,張貴慶帶領工作室團隊主動請纓,經過認真分析、測量、試驗,他們發現可以通過利用已經停用的二氧化碳膨脹線吸生絲除塵設備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他們對原有除塵管路進行改造和連接,經過數次實驗,除塵風機除塵效果明顯提升,混絲加香工序的生產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該項目也獲得廠技術創新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郇磊工匠創新工作室成員討論分析項目
各創新工作室正是秉承“匠人匠心,至精至誠”工作理念,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車間生產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工作室創新源動力作用不斷發揮。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全廠多個工作室被山東省、山東省輕紡行業、山東中煙、青州市授予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稱號,4個工作室入選省輕紡行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
精心組織布局,夯實創新“主陣地”
工作室成立之初,就把人才戰略放在首位,注重通過開展教技術、練絕活、傳技能等工作,促進成員之間形成互相學習、共同研究、取長補短、創新創造的良好氛圍。
▲曲廣慶工匠工作室成員進行技能學習交流
每周一次的“線上+線下”成員例會是動力車間工匠創新工作室的特色做法。在例會上,每位成員暢所欲言,對自己一周內觀察到的問題和獲得的靈感發表見解,通過頭腦風暴法共同探討,相互交流,最終得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工作室因材施教,讓成員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明確分工和主攻方向,通過學習設備結構與運行原理、運用動畫與視頻制作等專業技能滿足創新工作的需要。此外,還經常組織各類知識培訓、技能比武、技巧授課等,系統性地提升員工的技術技能水平。
▲郇磊工匠創新工作室積極開展“傳幫帶”工作
千錘百煉強技術,敢打硬仗重創新。各創新工作室注重積極參與各類技能競賽、技術比武等活動中,在實戰中提升技能。在“泰山杯”第一屆山東中煙煙機設備操作職業技能競賽中,卷包車間郇磊工匠創新工作室選派3名成員參加,工作室幾名“久經沙場”的師傅深知,公司煙機設備操作職業技能競賽競爭相當激烈,為了更好提升參賽成員技能水平,他們制定“兩天一小考”模式,熬夜梳理試題和審閱試卷,主動放棄休班時間,緊靠機臺陪同選手訓練,全面分析選手優勢與短板,針對性設計訓練方案……功不唐捐,3名參賽選手分獲“泰山杯”第一屆山東中煙煙機設備操作職業技能競賽ZB25機型二等獎、ZB45機型三等獎、ZJ112機型三等獎。
如今,青州卷煙廠工匠創新工作室“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日益濃厚,“求實、突破、發展”的創新理念更加堅實,高技能創新人才隊伍逐漸壯大,為職工提供了提升技能素質、爭做“一甲先鋒”的廣闊舞臺,也為企業實現“專精特”中高檔卷煙制造強廠目標注入了強勁正能量。
(攝影:刁立鵬 劉泉銳 楊彬 李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