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歲的吳水鴻是福建省漳平市雙洋鎮徐溪村人。自1993年種植烤煙以來,吳水鴻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種煙經”。他不僅是雙洋鎮烤煙種植的領頭人,更是漳平市煙農中遠近聞名的種煙能人,熱心人。
28年的種植經歷讓吳水鴻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但凡有農戶想種煙,只要向他取經,他都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得。2018—2020年,作為種采烤分一體化核心示范單元烘烤師的吳水鴻,在管好自家煙的同時,組織并引領單元內的示范戶統一種植、田管、采收和烘烤,單元內煙農種植效益得到提升。
以史為鑒明得失
早期,吳水鴻種煙并非一帆風順,也吃過自以為是的虧。
2011年,吳水鴻所在的徐溪村在煙草公司的扶持下,新建了10座密集式烤房,一下子解決了他的烘烤難題。第一年使用,煙技員第一時間就把烘烤手冊發到他手中,而且再三強調溫濕度操作關鍵點,他卻有些不以為意,心想“我都烤了近二十年煙了,無非就是烤黃、烤干,和什么烤房有什么關系,不一樣燒火、排濕”。
第一烤開烤,到了排濕的時候,吳水鴻把供熱室上方的一對窗打開了。煙技員過來看到后,大驚失色:“水鴻,你把補風窗開這么大干嗎?!”此時,烤房內已經有一半煙葉烤壞:嚴重掛灰!
這時,吳水鴻才知道,供熱室上方的是補風窗,裝煙室上方的才是排濕窗。可是,損失已經不可挽回。
吃一塹長一智,吳水鴻汲取了教訓,遇到不明白的,就打電話問煙技員。晚上有空了他就到其他煙農家聊天,學習別人好的經驗。
種煙不能生搬硬套
在吳水鴻看來,種煙沒有什么訣竅,但是不能一成不變,什么時間該做什么,要根據情況調整。
2016年4月18日、19日,雙洋鎮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在吳水鴻種植的63畝煙田中,24.3畝即將收獲的煙葉被沖、被淹。即便如此,他仍然交售了7910公斤煙葉,總收入近30萬元。
用吳水鴻的話來說:“那年雨水多,前期起壟難、土壤板結,煙長得慢,中期肥料流失,后期煙株生長營養不足,早衰、脫肥、假熟,什么都來了!”
早年間吳水鴻一次性將煙畦整理到位,栽后重點抓好小培土。而2016年,因為土壤濕度大,起壟整畦質量難以達到以往的水準。為此,他調整栽后操作重點,提早進行清溝大培土,保證高畦栽培,為煙株根系發育創造良好條件。
此外,他還“看天、看煙”多次補施肥料?!鞍凑漳悄甑奶鞖?#xff0c;下的基肥、大培土追肥肯定不夠,我在3、4、5月都補了肥,和人一樣,‘少吃多餐’,增加吸收!”吳水鴻說道。
說到成功的經驗,吳水鴻總結說:“天氣很關鍵,種煙可是靠天吃飯的。公司的‘煙農之家’微信公眾號我時時關注著,里面的天氣信息很及時、很全面。實際上,這些年種煙收入總體不錯,我自己總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種煙管理不能生搬硬套,要看天氣安排干活!”
自己的專業服務隊
“很會管工,工效很高?!边@是雙洋鎮其他規模種植戶對吳水鴻用工的一致評價。
吳水鴻說:“大戶種植,要敢花錢,舍得花錢,把工人的伙食安排好點,別舍不得點心,早點出工、早點收工,他們肯定都會賣力干活的!”
“我請的工人,都是這幾年做熟的。一般就兩撥人,移栽、培土、施肥一撥人,基本上是本村的。采烤的是另一撥人,是鄰村的。”
吳水鴻請來的女工多,但是采烤的時候有兩個男工作為組長,負責指導、搬運、運輸煙葉,還有裝烤。吳水鴻說:“這兩個組長,我年底的時候一般會包個‘紅包’,他們會幫我管好工人、把好技術關?!?/p>
采收煙葉,最難把握的就是采收的一致性。“采第一烤的時候,我會去田里示范一下,把可以采的、有價值的幾種煙葉和他們說清楚,其他的就由組長把關。采前我會定好采幾烤的量,也會大致說一下每株采幾片。有時候采青了,編煙的時候說一下,他們就都懂得。”吳水鴻強調道,“別小看了細枝末節,這可都是錢!”
他舉了個烤房裝煙的例子:通常煙農中上部葉編竿時,每束都編2片葉、每竿120片、每烤裝280竿左右。大戶種植,因為都是雇人干活,不可能自己事事把關,只能粗放點,規定一竿幾束、一束幾片,一烤最少裝320竿,這樣,四烤煙的量就相當于別人的五烤煙!如此一來,燃料、電耗、人工各方面成本都省了,一個烤季下來,省的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聊到這兒,周圍的人笑著對吳水鴻說:“你可真精明,自己都有專業服務隊了,怪不得你種煙比別人掙錢!”
“你看,這是他剛買的車,手續辦好要18萬呢,他的日子過得可比我們滋潤!”雙洋站站長指著吳水鴻停放在路旁的白色轎車說。
“這幾年面積擴大了,還有煙草站一直關照著,掙了點兒。”謙虛的吳水鴻搓著手,眼睛瞇成了條縫。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