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22歲的浙江嘉興姑娘馮琳作為4名領誦員之一,帶領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向黨致以青春的禮贊。
馮琳的父親馮波是浙江省海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他說,女兒的成長很普通,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如果一定要說點經驗的話,不過是“恒”“遠”“尖”三個字而已。
關于“恒”的約定
馮琳上小學的第一天,當天晚上,馮波習慣性地打開電視機。當時一家人還擠在一室一廳的小房子里,馮琳邊抄寫拼音邊不時瞟一眼電視。
馮波立刻意識到,自己這個習慣得立刻改掉。于是,他站起身,關掉了電視機,和女兒一起坐在課桌前,翻開了書,開始學習。女兒于是也安下心來,燈光下,只剩下父女倆沙沙的寫字聲和翻書聲。
從那天起,父女倆約定,工作日誰也不許看電視,周末看電視的時間也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如果哪個人堅持不了,就得到操場罰跑兩圈。有一次周六,馮琳去同學家過生日。女兒出門前馮波打開了電視,開始享受難得的休閑時光,兩個小時后女兒回來了,發現爸爸還在看電視。在女兒的見證下,馮波受到了懲罰。
父女倆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小約定,比如堅持手抄筆記。馮波說,從女兒讀幼兒園開始,不論是和老師溝通的內容,還是從書本雜志上看到的育兒知識、養生知識等,他都堅持抄錄下來,時至今日,筆記還保存得完好如初。
這也影響了女兒的習慣,十幾年下來,不知不覺,馮琳練得一手漂亮的硬筆字。在電子產品滿天飛的今天,馮琳學習時最喜歡用的還是傳統的紙和筆。
關于“遠”的抉擇
遠,顧名思義,指的是遠方,是找準做事和人生方向。
馮波經常對馮琳說的一句話是,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做每一個選擇,都必須“謀定而后動”。
小時候,一家人經常在一起下棋。有一次,幼小的馮琳下了一步“臭棋”,趁媽媽走開,她試圖悔棋重下。馮波見狀,嚴厲阻止了她。
馮琳開始明白,人生如棋,無法重來,要想每一步都走好,走之前就得“一步看九步”,慎之又慎,思之再三。如果“臭棋”無法更改,那就從中吸取教訓,走出下一步“妙棋”。
隨著學業的加重,特別是到了高一,有些偏科的馮琳,面對數學成績經常陷入痛苦和憂慮,最愛的主持也不得不放棄。馮琳經常向爸爸感慨:“看來,我這盤棋得輸了……”
和一些焦慮的家長不同,樂觀的馮波總是安慰女兒:“也許是方向發生了偏差,導致速度跟不上。要不咱們換個方向試試?”
“方向?”思索了幾日幾夜后,馮琳堅定地說:“爸爸,你說得太對了!我知道了,我喜歡做主持人,為什么不利用剩下的兩年時間朝著主持人的方向努力呢?”
及時調整后,馮琳快馬加鞭,迎頭趕上,最終以優異成績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從此“人生棋局”豁然開朗。
關于“尖”的思考
馮琳剛學到“尖”這個字時,曾經問爸爸媽媽,為什么人們總被上面的“小”吸引,而忽略了底下那個“大”字。
馮波說,和造房子一樣,寬打地基窄壘墻,有“大”才有“小”,下大上小房子才能穩。
馮琳從此牢牢記住了爸爸的這句話。
要在主持工作中做到“尖”,就必須“十年寒窗”練就基本功。
主持人要有健康的體魄,于是,馮琳堅持每日晨練。無論是在40攝氏度悶熱的江南,還是在零下10攝氏度的北京,她從不間斷。
主持人要講一口普通話,作為南方人的馮琳,并不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她決定從零開始,氣息、吟詩、吟唱……短板各個擊破。疫情防控期間,在家學習的馮琳讓爸爸買了一套較專業的錄音設備,每天錄,每天聽,還發給老師、同學,讓他們幫忙指出不足。
2021年,馮琳和爸爸商量后,和同班同學一起報名參加了一檔主播選拔節目。第一次參加競爭如此殘酷的節目,馮琳直言那一個月瘋狂掉頭發,整夜整夜失眠。
面對評委的辛辣點評和某些網友的尖銳言論,馮琳表面堅強,但給父母打電話時還是忍不住哭出了聲。媽媽十分難過,一旁的馮波接過電話說:“這是你自己選的路,你必須熬下去,堅持下去。不論什么結果,都會成為你的寶貴經驗。”
頂著壓力,繼續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向夢想出發。就這樣,馮琳終于站在了天安門廣場上,成為很多青年學習的榜樣。
馮琳說:“我是一個幸運兒。能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活動是我的榮幸。對我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我要繼續學習,繼續深造,用‘恒’走得更‘遠’,用‘恒’讓自己更‘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