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煙美容器為什么只有兩面?我感覺設計成六個面效果會更好。”浙江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寧波卷煙廠六面條煙美容器的研發,來源于操作工的這樣一條建議。
條煙美容器位于卷煙生產的末端工序,安裝于GD包裝機上,但它只有上下兩塊烙鐵,實際生產過程中易出現條外透明紙松弛、皺褶等問題,操作人員常常為此苦惱。
操作人員的呼聲,引起了寧波卷煙廠“逐夢利群”QC團隊的重視。今年1月以來,“逐夢利群”QC團隊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攻關,制作一體式加熱裝備,實現了在逼仄空間內的熱封作業,有效提升了條煙美容器運行效率和產品質量。
自2010年成立以來,“逐夢利群”QC團隊憑借精湛技術和創新能力,一次次帶動產品質量、生產效率提升。
去年,寧波卷煙廠面向生產一線組織小改小革、“金點子”征集等活動,通過小組積分管理、QC知識培訓、月度“走現場”,深入基層一線搜集工廠日常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自下而上發現問題,自上而下選題攻關。
卷包車間開展“三比”活動——比服務,看誰服務機臺周到細致;比工作,看誰完成目標任務好、工作效率高;比創新,看誰小改小革成果多、生產推廣成效好。300多名車間員工立足崗位實施自主改進,累計提出合理化建議143條,涉及生產、檢驗、維修等各領域。
圍繞員工提出的各類問題,“逐夢利群”QC團隊展開了一項項課題攻關。
團隊合作講究的是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在“逐夢利群”QC團隊,具有多年創新經驗的8位高級技師分頭負責卷接包裝成型配套設備,他們帶領技術人員開展課題研究、技術創新、疑癥排查。
“我們很多設備都用了幾十年了,能解決的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卷包車間主任李捷說。
面對生產頑疾,團隊成員明確了“勤學習、勤交流、勤攻關”的“三勤”工作法。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們建立了“周調度、月分析、季總結”工作機制,對重點工作每周進行精準調度、每月進行分析改進、每季進行總結提升。
在高級技師沈冬暉、周文罡、王智軍的帶領下,團隊成員針對員工提出的問題進行攻關,解決一項銷號一項,相繼解決了軟包封簽易堵塞、條煙透明紙松弛和皺褶等問題。
為了更好地掌握零部件設計技術,團隊成員王翔充分利用業余時間自學,通過查閱書籍、上網學習、向專業人士請教等方式,從零部件設計“小白”一步步成長為精通3D建模技術的“達人”。
為了更好地督促青工成長,團隊組織青工通過PPT展示等形式每周進行一次課題匯報。青工們一頁一頁地講,技師們一頁一頁地評。“有時候一個課題要點評兩個多小時,每次課題匯報都像一次大考。”王翔說。
在與操作人員交談過程中,團隊成員、青年維修工陳思蕭發現卷煙機的煙支傳遞機構(俗稱“蜘蛛爪”)易造成飛煙現象導致設備停機,但因設備高速運行,究竟是8個“爪”中的哪一個出現了問題卻很難判斷。
愛動腦筋的陳思蕭和團隊其他成員共同研究,合力開發了便攜式“蜘蛛爪”檢測儀器。該儀器能夠準確快速地鎖定“蜘蛛爪”故障部位,有效提升了檢測和維修效率。
經過多年磨合,“逐夢利群”QC團隊立足小改小革,扎根車間多個項目,形成了從個人到團隊、從自主創新到技術聯盟的全方位多形式創新局面。
為促進創新成果“落地生金”,浙江中煙以課題制、項目制為載體,以專業部門“領”、重點部門“帶”、主要領導“抓”的方式,舉辦成果研討會、推廣論證會等,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落實。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廣推進、多層次、立體化的管理技術創新體系支撐,寧波卷煙廠卷包車間“逐夢利群”QC團隊在創新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提高GDX1軟包機組日產量》《提高YF611A條煙輸送系統運行效率》《降低CH小包透明紙包裹缺陷率》課題分別榮獲第38屆、第44屆、第45屆國際質量管理小組大會金獎。陳思蕭于2018年在共青團浙江省委舉辦的“最美90后”評選中獲提名獎,團隊成員陳國輝、陸海華被授予寧波市“港城工匠”稱號,多名團隊成員被授予浙江中煙先進生產(工作)者稱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