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的身軀,急促的步伐,堅毅的眼神,在山東中煙青州卷煙廠制絲車間經常看到這樣一個身影,風風火火地穿梭在各個生產線,他就是車間維修工劉洋。2007年入伍,兩年的軍旅生涯練就了他吃苦耐勞、敢于挑戰的工作作風。進入青州卷煙廠1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多次被評為廠“優秀共青團員”“先進生產(工作)者”。
退伍不褪色,永葆軍人志
“我認為退伍只是戰場的轉移,脫下這身軍裝,我依然會保持軍人信念,繼續傳承部隊言必行、行必果的優良傳統,保持軍人堅毅的革命本色。”這是劉洋對“退伍不褪色”的理解。
2007年,劉洋在海南三亞入伍當兵,開啟了他為期兩年的軍旅生活。從新兵、老兵、班長,到連嘉獎、營嘉獎、優秀士兵,這一路走來有酸甜苦辣、有拼搏成就、有挫折、困難和失敗,但正是這些練就了一個更加穩重、自信和成熟的劉洋。
2011年,他成為了青州卷煙廠的一員,脫下戎裝,換上工裝,變換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初心。作為軍人,劉洋深知責任就是使命,作為一名普通的操作工,責任就是保質保量地生產好每一批煙絲,盡心盡力地完成好每一項工作。
2020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全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面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得知企業決定全面復工生產的消息后,劉洋第一時間報名,要求作為第一批保障人員到車間進行清潔殺毒。從辦公區域到一線崗位,從生產工具到操作平臺,他一絲不茍,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造成隱患的細節,為車間安全生產做好保障工作。
青州卷煙廠順利復工復產后,劉洋始終奮斗在疫情防控一線,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廠,帶頭巡查車間,巡檢安全設施,做好體溫監測,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大雪彌漫,始終堅持不懈,沒有遲到過一次。
“兩年的軍旅生涯,不僅培養了我堅強的意志,也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劉洋說,不論在軍隊還是崗位,都時常提醒自己,要保持部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牢記軍人使命,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光和熱,感恩、盡責,永葆“軍人”本色。
在崗一分鐘,干好60秒
“在崗一分鐘,干好60秒”是劉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是在部隊時班長教給他的道理,現在雖已離開部隊12年,但他依然時刻記得當年班長說過的話,也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不管做什么,要做就必須做好。
十年的時間,從開包機操作工到車間維修工,他一直踐行著“在崗一分鐘,干好60秒”的信念。每天早上一上班,劉洋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帶上手電筒,開始每天例行的巡檢工作。大到煙絲柜,小到螺絲釘,每一處都盡心竭力。劉洋說:“包機的設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天來巡檢一圈,看著他好好的沒問題,我才能放下心來。”
現在的劉洋是維修班梗線組長,從去年開始,制絲車間實行預防維修方案,方案實施以來,劉洋的梗線小組就成了維修各組的標桿,每個月的故障停機都是最少的,包機的設備更是幾乎沒有故障,這些都離不開他平時到位的點檢和及時的預防維修。
無論春夏秋冬,不管加班延點,從來到班次到下班回家,在維修班的休息室里幾乎看不見劉洋悠閑休息的身影,只要上班,劉洋就會全身心地投入,竭盡所能做好每一項工作任務。
感恩永盡責,履職忠于行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時至今日,嘹亮的軍歌依然經常在劉洋口中響起。回憶過去,面對現在,脫下了軍裝的他,有了更多的感觸和體會,簡單的說就是:盡責、履職于行。
去年冬天,一場大雪如期而至。凜冽的寒風從門縫吹進車間,使周圍溫度迅速下降,這樣一來車間溫濕度達不到平衡,會影響到煙絲的工藝生產質量。夜班巡檢的劉洋發現了這個現象,望著漏風的門縫,感受著刺骨的寒風,劉洋沒有猶豫,迅速尋找可行的方案解決這一問題。他突然想到,車間設備改造時留下的擋簾帶可以用來改造,遮擋縫隙。
面對著零下18℃的氣溫,劉洋面沒有絲毫猶豫,穿上棉服,帶上工具就沖進了寒風中,在風刀霜劍的冬夜中進行著改造。為了不影響手部靈活,他只帶了一雙薄薄的手套,在寒風中格外顯眼。時間一點一點過去,手指已經僵硬,臉龐已開始刺痛,手上的活還不能停!早一點改造完成,就早一點保住溫度,保住質量!改造完成回到車間的劉洋雙手已經通紅麻木,但他卻揚著凍僵的嘴角,心滿意足地說著:“這下風再大咱也不怕了。
對于退伍多年的劉洋來說,不論做什么工作,在哪個崗位,除了個人努力外,就是要勇于擔責,而對他而言,責任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的內心和環境完全承擔的能力和行為,更是一種使命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劉洋常懷一顆強烈的責任心,在這個社會上,在自己的生活中,盡到自己的責任,服務于社會,譜寫出自己的燦爛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