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全國零售終端創意陳列的比拼,這是一場零售終端新型營銷模式的較量,這更是一場零售客戶追求敢拼會贏精神的詮釋。
隨著來自全國陳列競賽前50名選手參加福建中煙舉辦的工業體驗活動,預示著福建中煙山海相約全國陳列競賽告一段落。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陳列競賽冠軍得主龍巖上杭官莊杭玉副食經營部,一起來感受一番這位巾幗不讓須眉的店主李杭玉的魅力吧。
一份責任 一份擔當
“杭玉”名字就是杭城碧玉的意思,好聽又極具意義。在家庭中,杭玉老板可謂是“小家碧玉”,同時有著兒媳、妻子、母親三個角色的她,溫婉賢淑善良,人們眼中的她“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因為平時丈夫忙于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杭玉包攬了,除了日常店鋪經營外,還要照顧年老的婆婆,拉扯大2個孩子,忙里忙外,成天就像個陀螺。她常說:“家庭沒有你我之分,只有我們,我多承擔了,他在外工作也就順心多了!”采訪中剛好杭玉的丈夫也在店鋪,他幽默地夸說:“杭玉是我們家的半邊天!”
在零售戶眼中,她又可謂是“大家風范”。李杭玉是官莊民興誠信互助組的小組長,組內成員都習慣稱她為“大姐”。小組成立后她最先帶領組內成員開展終端改造以及非煙拓展等業務,她所在的轄區,每次小組評價活動中,優秀誠信小組、最靚終端組非她這個小組莫屬。
疫情期間,杭玉老板更加注重對小組的運作和關心,隔三差五地在微信群里進行視頻通話,了解組員的經營情況、組員的困難或問題,并與組員討論解決的對策,小組之間交流更加緊密,帶領大家共對危機、共渡難關。
一處商圈 一種收獲
要說人氣,農村市場除了趕集日(圩日)人群是熙熙攘攘,平日里都較為冷清。但李杭玉很有經營頭腦,早在1993年就承擔起了官莊鎮的車站運營事務,因此店鋪總是人群絡繹不絕,人氣頗高。
店鋪一半是有著卷煙、非煙等副食經營的功能,另一半則承載著車輛管理、車票訂購、旅客候車等功能,熱鬧卻秩序井然。車站商圈與店鋪經營融為一體,著實為店鋪經營帶來了不少人氣。得益于車站事務的經營,官莊鎮大大小小的人們大都認識李杭玉,說起杭玉,大家都豎起大拇指,說她干練、勤勞、熱情、大方。鄰里鄉親每逢外出或回家,只要進到她的店,就跟回到家一樣,能夠喝上些熱茶、絮上些家常。
李杭玉的店鋪地處官莊市場,周邊是銀行、政府等政務市場。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書寫在了店鋪服務上,店鋪實行送貨上門,哪里需要去哪里,同時店鋪也免費為消費者提供打印復印、上網充電、讀書看報等服務,急消費者之所急,想消費者之所想。久而久之,民眾在辦理相關業務之余也愛到小店坐坐,一起了解時事要聞、一起說說百姓民生。為此,店鋪除了經營,更多了一層黨員與群眾的聯絡點、民群意見交換站。
一份文化?一種情懷
上杭地處革命老區,上杭人民骨子里都有著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的精神,李杭玉也不例外。在李杭玉的家鄉中青年都外出闖拼,幾十年來有著車站性質的店鋪早已成了外出鄉賢開展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梁。平日里外出鄉賢想家時會讓李杭玉寄點家鄉特產以解鄉思,李杭玉瞄準這一商機,加強了與在外鄉賢的聯系,并通過組建了外出鄉賢微信群來集結更多的潛在消費者。即使在疫情期間,她店鋪的生意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銷商品更是借鄉賢之手銷往五湖四海,同時,家鄉特產也撫慰了不能返鄉人員的思鄉情懷。
李杭玉所在的鄉鎮屬于少數民族畬族部落,當地盛產茶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生產加工茶油的企業,有著“一鄉一產業、一村一品種”油茶鄉美譽。年輕時,李杭玉夫婦倆也種植有自己的茶油基地,加工好的茶油成品也在店鋪進行銷售,同時每年借助政府合力舉辦的畬鄉豐收節、文化節平臺及各大電商平臺,開展家鄉茶油特產的宣傳和銷售,將“油中之王”銷往中國各地和海外市場,為家鄉經濟建設奉獻微薄力量。
“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精一行”這句話在李杭玉身上有著很好的體現,不管是家鄉特產經營還是車站事務、卷煙經營,李杭玉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把店鋪經營的風生水起。煙櫥上擺放著的“陳列達人”獎牌熠熠生輝,格外醒目,對于這次的陳列競賽,李杭玉充滿激情地表示:“福建中煙舉辦的陳列競賽,有幸讓我與全國同行們進行交流,讓我增長了見識,成績已是過去,在未來的路上我將以此為起點,繼續用心經營店鋪,為家鄉發展助一臂之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