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有個工作需要一張我的照片。你剛才拍的照片中有沒有我入境的畫面,有的話給我發一張。”我一愣,給別人拍了千萬張照片的王炳會卻難以找到一張有自己鏡頭的照片。他宣傳過那么多的人和事,卻沒有一次把自己推向前。
近日,王炳會作為云南省曲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勞模先進宣講團”成員之一,我更多的了解了他的故事。
王炳會工作23年了,13年前,他從烤煙生產一線轉到新聞宣傳崗位。“半路出家”的他用13年來打磨自己。幾百字的網站新聞,他從錯別字的防范、甚至到標點符號都一一反復核對;每一場會議,從不同角度都要拍照片,只為了挑出心中完美的照片。每次拍攝結束,他都要進行自我總結,再完善提升,并買來各類書籍,做筆記、聽錄音,他堅信多學、多聽、多看、多寫、多拍,總會有進步。幾年下來,筆記已有數十本。有時,他一天能參加幾個會,會后再連夜趕稿、配圖、讓新聞在第二天一大早見網。
王炳會帶著“妙手著文章”的那份責任,帶著一顆赤誠的心,追著五點的日出,迎來朝霞;守著深夜的繁星,趕寫新聞稿。他用筆和相機記錄了企業黨建、烤煙生產收購管理、卷煙銷售、專賣打假等企業重點工作,講述了曲靖煙草一個個精彩感人的故事,數百名優秀干部職工和煙農零售戶走進大家的視野。他對新聞宣傳的付出與堅守在無形中一點點塑造著企業形象,也在不斷輸出企業文化精神。
新聞是質樸的,作為宣傳工作人員的王炳會也是質樸的。他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那句話,“對新聞作品的要求,不是拔得多高,而是砸得多實。”在做新聞宣傳的十三個年頭里,每個視頻、照片都是一遍一遍跑出來的,每一篇稿子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斟酌出來的。內容的支撐源于他不厭其煩地深入基層一線,走到煙農身邊、零售戶身邊、基層職工身邊,在偏僻的種煙村有他的足跡,在打假現場有他的身影。
生命見證過多少真實,就付出過多少努力,新聞宣傳這條路充滿了挑戰與變化。唯一應對的辦法就是舍得犧牲陪家人的時間、犧牲休息的時間。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要學習的東西更多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王炳會剛把寫稿、拍照的技能掌握,視頻制作的重擔又來了。寫腳本、學拍攝技巧,一切從零開始。王炳會是個爭取當日事當日畢的人,但工作總是不放過他,他也放不下工作。
今年6月,我們去宣威拍視頻的時候,需要完善腳本,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拍攝,一直改稿到凌晨4點多。因為經常熬夜的原因,王炳會眼睛不好,尤其是晚上加班熬夜的時候,討論腳本的時候,王炳會眼睛看電腦的字都無法看清,大家都勸他先休息了,但他堅持要把腳本改好才睡,看不清電腦上的字,就讓同事念給他聽。
不管再難,王炳會都堅持下來了。在他眼里,我看到他對新聞宣傳工作的熱愛,更看到了他對初心的堅守。正如他對自己的要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堅守初心、保持信心、守護真心,走得遠、貼得近、訪得深,描繪好企業發展的美好篇章,讓曲靖煙草的聲音愈來愈洪亮。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