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部隊的軍人,到單位的新生代力量;從一名基層普通煙技員,到煙葉生產技術骨干。進入煙草行業以來,他用自己的熱情與才干守護著一方煙田,將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一片鄉土,奮力用韌勁、闖勁、干勁擦亮人生底色。他就是湖南江華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濤圩煙站副站長曾慶江。
曾慶江(中)在指導合作社專業服務隊隊員使用煙夾。陳敬文攝
2010年2月,退伍后的曾慶江進入江華煙草工作,在送貨員、客戶經理、煙葉技術員等多個崗位輪崗鍛煉后,他毅然決然地選擇煙葉技術員這個崗位,并要求到離縣城最遠條件相對較艱苦的濤圩煙站工作。
“小曾不僅有年輕人的拼勁,更有一股不懼困難的韌勁。”提起這位年輕的副站長,與他共事多年的煙站同事陳星德這樣評價。
面對不足10平方米、條件簡陋的房間,曾慶江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他暗下決心要堅持下來,并做出一番成績。他所在的濤圩煙站轄區范圍廣,涉及2個鄉鎮,年收購量超過2萬擔。
初來乍到的曾慶江剛開始走訪煙農時,時常會因為年紀小而不被煙農信任。在多次碰壁之后,他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新老工作理論”,即對老煙農,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問題;對新煙農,則更偏向于技術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鼓勁。
短短幾個月時間,曾慶江便將全站300余戶煙農挨個走訪了一遍,并為每一戶煙農制作相應的工作檔案。遇到知識文化水平不高的煙農,他還會運用PPT、短視頻等直觀有效的方式向他們講解煙葉生產技術。不僅如此,每次到田間地頭,曾慶江都會和煙農打成一片,他將這看成既為煙農服務又在實踐中檢驗農學理論、提高種煙技能的一場“修煉”。
多年來,曾慶江心系每一個煙農,放心不下每一塊煙田。2020年6月的一天,江華縣突發暴風雨,曾慶江管理的片區地勢較低,成為暴風雨的“施虐”對象。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顧泥濘的山路和洪水,第一時間步行近2個小時來到受災煙田,同煙農一起緊急挖溝排水、扶正煙株,幫助煙農抗災減損。在曾慶江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濤圩煙站的工作氛圍越來越好,煙農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在成為濤圩煙站副站長之前,曾慶江曾當過3年煙葉收購評級員,非常清楚煙葉分級工作的重要性。為此,他認真學習煙葉分級知識,并在生產實際中不斷提高分級技能。
“煙葉分級不是簡單地獨門技術,要想學精學透,不僅需要全面掌握煙草栽培、煙葉烘烤、煙葉分級等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日積月累多看多摸,積累經驗。”曾慶江如是說。
他不僅利用業余時間在煙草網絡學院上學習理論知識,還抓住一切機會到煙田、煙校去實踐學習。每當遇到不懂的問題,他都會第一時間向老師、同事、煙農請教。在日常的學習、培訓過程中,他總會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或是學到好的經驗、方法,他都會記在本子上,晚上再復盤、整理、研究,形成自己的見解,并總結下來,以便日后復習,加深記憶。
在站里,曾慶江不是捧著專業書籍學習,就是找老技術員取經,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在煙田里、烤房中,他利用時機向煙農學習,以實踐驗證理論。到煙站兩年后,無論是栽培管理、調制技術、收購分級,還是給煙農授課、現場指導,曾慶江都駕輕就熟,得到同事的肯定與煙農的好評。
受祖輩父輩的影響,從小曾慶江就浸潤在紅色思想當中,打小就有一個黨員夢。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在立足崗位、踏實工作的同時,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作為青年骨干,他組織過“感人事跡、紅色傳承”學習交流會,組織過青年志愿者服務,讓青年員工發揮奉獻精神。同時,他積極參與“愛心助學行”活動,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送課外讀物、文體用品和助學金等;參與“綠色生活 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讓社區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的現實意義;參與慈善募捐、無償獻血、愛心義賣等公益活動,始終堅定自己的初心信仰,用一腔熱血奉獻青春力量,用善心善舉回報社會,為黨的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曾慶江通過在職學習取得湖南農業大學農學本科文憑,獲得助理農藝師專業技術職稱,考取煙葉分級高級工和煙葉調制高級工技術職稱。2021年被江華縣局(分公司)聘為煙葉烘烤總管,并以優良的成績進入全市系統煙葉評級競賽培養人名單。
曾慶江將紅色基因融在血液里,將無私奉獻寫在煙田上,始終保持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奮斗狀態,保持艱苦奮斗、勇于擔當的干事激情,保持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干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