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農學栽培技術的李永平,沒有想到自己會去從事育種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幾十年。
他是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煙草育種研究南方中心副主任,被稱為“云煙85、云煙87”育種之父、“云南雪茄煙葉第一人”。同行尊稱他為“種子專家”“獲獎專業戶”。他榮膺“全國煙草行業勞動模范”“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云嶺學者”“享受省政府及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李永平說,一生能夠做好一件事,已經很幸運。看到煙農燦爛的笑容,自己就覺得幸福覺得“值”。
反復試驗,自主培育出煙葉主栽品種
1955年云南煙科院的前身——玉溪烤煙良種繁殖站成立時,我國煙草品種仍處于依賴國外進口的狀態。
誰都知道,要徹底改變我國煙葉種植長期依賴“洋種子”的被動局面,就要自己培育品種,要把烤煙種子的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但培育良種絕非易事。即使在今天的條件下,一個國外品種從引進到成功選定也需要9年,而一個自育品種從雜交組合開始到成功選定則需要13年。
1988年,畢業于云南農業大學農學系的李永平,被分配到云南煙草科學研究所,成為烤煙育種專家譚彩蘭的助手,從事煙草育種科技工作,開始了自己的長征。
1990年,李永平隨著老師譚彩蘭,乘坐馬車,風塵仆仆,或頂著驕陽,冒著雨雪,到距離玉溪20公里外一個叫黃草壩的煙葉生產基地,觀察煙葉長勢、煙株形狀,感受煙葉的色澤、香味、油分。
“在研和試驗基地,譚老師每天早上8點就到田里,工作到12點。下午兩點,正是驕陽烈日,又準時到田里測量。搞育種,就是要能夠吃苦,培育出新品種經得起檢驗,才達到理想狀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曾經有人吃不起苦,也接受不了失敗,就垂頭喪氣,表示自己寧愿去守大門也不愿再涉足。但通過做工作,都留下來了。”
1993年至1994年,李永平跟隨譚彩蘭,在宜良鄉下往往一住就是幾個月。至1995年,李永平開始主持育種項目。經過幾年的反復試驗,他們終于自主培育出全國煙葉主栽品種“云煙85”,1997年通過審定。
1998年,譚彩蘭退休后,李永平和其他科研人員傳承“育種,培育良種,培育自己的良種的薪火”,在已有基礎上繼續研究,先后選育出“云煙87”“云煙97”“云煙98” “云煙99”等一大批優良品種。
數據顯示,2004年,國內自育品種推廣比例達到58.5%,首次超過引進品種。其中,“云煙85”“云煙87”的種植面積占全國烤煙種植面積的43.9%。歷經半個世紀,終于扭轉了我國煙葉品種長期依賴國外引種的被動局面。
把煙種“芯片”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一粒直徑僅1.7毫米的煙草包衣種子,凝聚了20余項科技成果,匯集了80余項授權專利、11項國家和行業及地方標準、5項軟件著作權。
李永平給好的煙葉品種的定義是要同時滿足優質、抗病等條件,通俗講就是好栽、好烤、好用。而新品種選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進行煙苗篩選、擇優組合、再篩選、再擇優組合的程序。再經過田間試驗、品種對比,選出的品種具有優越性,才有可能進行大范圍推廣。這需要很多年的心無旁騖,更要耐得住寂寞。如果心浮氣躁,急于求成,往往功虧一簣。
他說,真正的實驗室就是田間地頭。煙葉品種的田間性狀表現是育種工作者必須觀察掌握的,只泡在實驗室里無法選育出好品種。
34年來,李永平的活動軌跡大都在育種實驗室與試驗田間,尤其是每年6-8月的煙草育種配組及后代田間選擇的關鍵時期。為了觀察新品種的表現,李永平要觀察記錄一顆種子萌芽、逐漸長成幼苗、長出葉片、移栽、收獲到烘烤的一生。他常常在三伏天扎根田間,一忙就是十多個小時,對不同煙葉品種的抗旱性、抗病性、生長情況等做記錄。
因為責任和使命,因為“種子的力量”,他的妻子臨產時,他將妻子送至醫院,就去了煙田,直至把工作做完才趕回醫院,此時孩子已出生。
多年來,李永平主持承擔國家、省重點攻關項目多項,精益求精,選育出以“云煙87”“云煙97”“云煙99”“云煙100”“云煙116”等為代表的“云煙”系列烤煙品種10多個,在全國開枝散葉,繼“云煙87”之后,他主持選育的“云煙97”新品種成為我國第三大主栽品種;主持選育的“云煙201”“云煙202”等系列優質抗病雜交種,實現了我國抗花葉病育種的新突破;主持選育出“云煙99”“云煙100”“云煙116”等品種也相繼進入我國十大主栽品種系列。
“云煙”系列烤煙品種種植面積占據我國烤煙種植面積半壁江山,推廣面積2億多畝,新增產值200多億元,新增利稅70多億元,把煙種的“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實現優質雪茄煙葉從無到有的飛躍
雪茄原產于古巴,但古巴不出口煙葉,只賣成品。國內雪茄煙廠加工所需的煙葉需要從多米尼加、印尼等國進口。
近年來,國內雪茄市場迅猛發展,雪茄產業潛力日益凸顯。國家煙草專賣局啟動實施了國產雪茄煙葉開發與應用重大專項,將其從“有益補充”轉變到“行業版圖重要組成部分”。
云南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優質煙葉產區,在行業發展雪茄煙葉的過程中,既不能留白,更不能缺位。
自2019年起,李永平主動挑起破解國產雪茄原料自主供給難題、國產雪茄煙葉開發與應用重大專項的重任。通過他帶領團隊進行雪茄煙葉試種、開發的三年攻關,打通了雪茄煙種植密度、育苗方法、遮陰栽培、封頂留葉等系列栽培核心技術瓶頸,并提出“四段式”晾制工藝調控技術,明確了煙葉晾制4個時期溫濕度參數及調控技術,實現了云南優質雪茄煙葉從無到有的飛躍,闡明了云南能否種、種在哪里、怎么種、能否用等基本問題。
在過去兩年里,完全采用云南煙葉調配的雪茄經品鑒后,得到行業內專家和企業的充分肯定,具有典型雪茄煙葉風格特征,開發潛力巨大。
“從一粒種子到成品,雪茄要經歷從品種、栽培、遮陽、采收、晾制、發酵、分揀到醇化等222道工序,程序非常復雜,僅在晾房里就需要45天,但我們實現了全鏈條自主可控。”李永平說,煙農種植雪茄煙,只需要3至4個月,每畝就可收入6000-7000元,種得好的可達到1萬多元。2021年,云南省種植了3000畝,今年種植了11000畝,目前正集中組織種植及技術培訓。
今年2月22日,云南優質煙葉基地建設工商合作協議簽訂和2021產季雪茄煙葉工商調撥交接儀式在元江縣舉行。當天,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向安徽、山東、湖北、四川的4家生產企業交付發酵后的云南雪茄煙葉26.64噸,標志著云南在破解國產雪茄原料自主供給、自主保障等難題上走出關鍵一步。
李永平結合全省100多個縣市區近30年的氣象數據,在臨滄、普洱、德宏、玉溪等地,科學規劃了25個適宜種植區域,種植面積達70萬畝左右,具備100萬擔的產能。今后,更多農戶掌握種植技術后,可進一步實現云南雪茄煙葉的規模化開發。
三十多年來,李永平先后獲得首屆中國科協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全國煙草系統勞動模范,云南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2019年被評為云嶺學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23項,主編《煙草種子學》《煙草種質資源圖鑒》等著作7部,獲授權發明專利20多項,制修訂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4項,發表科技論文100余篇。
李永平說,一粒好的種子,從不嫌棄土地的貧瘠,所有吃過的苦,其實都是種下的甜蜜種子。人也應該像種子一樣,以堅強的毅力,追求陽光,生命才有意義。
(圖片由李文昌、莊浩提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