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樣的執著能讓一個人30年專注一件事?
30年的堅守不僅是一個普通勞動者對生活的熱愛,更是對一份職責的堅守。
沿著一條僅容一車通行的村道前行,兩旁的翠綠的山巒連綿起伏,白墻黛瓦的農舍散落在其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繞過一彎又一彎便來到了文祥村,一個位于云南麗江市永勝縣三川鎮的小村落。
村里有這樣一位老人,60來歲,時常穿著一件板正的紫色格子襯衫,混搭一頂黃色大草帽,雖然歲數已高,但依舊精神矍鑠、神采奕奕,走起路來風風火火,他便是文祥村的烤煙育苗專業戶朱明。
朱明和他精心培育的煙苗。方超 攝
自1993年三川鎮發展烤煙以來,朱明便開始從事烤煙育苗,至今30多年從未間斷。起初,為了供養家里的兩個小孩上學,朱明兩口子自己育苗、自己種植,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九幾年種煙的時候條件很差,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院子里用幾塊磚頭搭一個簡易的小池子育苗,生產技術落后,操作也很隨意,哪里像現在都是標準化的育苗棚,煙苗質量是個大問題。”朱明回憶說。
苗好一半收。因為文祥村老百姓育苗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操作流程不規范,很難培育出健壯的煙苗,沒幾年許多人都紛紛打起了退堂鼓,找不到更適宜的經濟作物,文祥村的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
與別人不同的是朱明遇到問題總愛鉆“牛角尖”,每年育苗時候都將溫度、煙苗生長、病害等情況做詳細地記錄,與煙站技術人員探討,反復思考總結。久而久之,他摸索出一些育苗的“獨門秘訣”,經常被其他農戶邀請到家中傳經送寶,他并不吝惜自己的“秘訣”,毫不保留地介紹經驗方法,熱心地幫助大家,贏得了村里老百姓的尊重和喜愛。
隨著烤煙產業的不斷發展,育苗專業戶這個新的職業誕生了。朱明憑借自己過硬的育苗技術,順理成章地被推選為文祥村的育苗專業戶,走上了專業化育苗的道路。
“那些煙苗就是他的寶,比什么事情都上心,育苗的時候恨不得住到苗棚里面。”朱明的妻子說。
苗棚內清秀健壯的煙苗。馬斌 攝
朱明全身心投入到了育苗中,一絲不茍地觀察每一株煙苗的生長情況,記錄下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通過科學的管理,煙苗的質量越來越好。
“育苗最不可靠的就是感覺,不管是棚內溫度的掌控還是肥料的施加比例,都得嚴格按照操作規范來,溫度差一度,肥料多一克都不行。”聊起育苗的經驗,朱明如數家珍。
朱明不忘探索改良育苗技術。一次偶然的情況,苗棚上的落葉引起了他的關注,細心的朱明發現出苗期間,被樹葉遮住陽光的煙苗長勢相對更好,雖然搞不懂原理,但他便想辦法用松毛(干枯的松針)將煙苗遮蓋起來,防止強光照射苗盤。這便是后來推廣使用的遮陽網,能夠有效調節光照和棚室溫度,營造適宜漂浮苗生長的良好條件。
正是這份熱情和堅持,使他成了文祥村、三川鎮乃至永勝縣的烤煙育苗專家,每到育苗時節都有全縣各地的育苗專業戶接踵而至,虛心向他請教育苗技術。
30年的堅守,朱明憑著一顆“匠心”,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精益求精、刻苦鉆研。30年間,朱明的角色不斷升級,從一個普通農民成了育苗專業戶,又從育苗專業戶升級為技術管理員,再到成為一名村干部,帶領文祥村的鄉親們發展產業、勤勞致富,朱明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寬,生活也越來越充實。
如今,朱明的兩個子女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大學,畢業后在省城有了穩定的工作,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可他依然不舍得離開這株苗。
雖然歲月已經在朱明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但他的眼神仍舊堅毅如初,他培養了接班人,將自己的育苗事業托付給了侄子周賓,將這份熱愛和“工匠”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