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孫成順而言,從走上電氣維修之路那天起,這個選擇就不僅僅是一份工作那么簡單,而是將之作為自己將窮盡一生執著追尋的一份事業來堅守。
因為對電氣技術的由衷喜愛,他靠自學取得機電一體化本科文憑,通過考試從包裝機操作工轉崗成為濾棒成型車間的一名電氣修理工。
來到電工崗位工作后,孫成順發現,成型機設備上大量使用了可編程控制器(PLC),但它的工作原理自己所知不多。2004年,孫成順出差途經北京時,從書店里淘到兩本英文版教材。從來沒系統學過英語的他沒有畏懼,拿起一本英文詞典,開始了電工相關英語知識和PLC原理的學習。
就是從這兩本原版的英文教材開始,幾年下來,他啃下的電氣書籍已經堆到4米多高。
為了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斷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孫成順自己花錢購買了一套PLC設備,把家里的一間屋子改造成工作室,每天除了上班、吃飯、睡覺,他鉆進工作室就不肯出來,照著書上的指導一步步操作,爭分奪秒提升自己。
那段充滿艱辛的學習經歷,成為孫成順內心倍加珍惜和感激的時光,也助力他成就了后來的職業輝煌。
在濾棒成型車間,為了破解濾棒圓周控制這個大難題,孫成順仔細研究揣摩,歷經六個月的艱苦努力,最終成功研制“濾棒激光圓周在線控制系統”并取得了國家專利。
在制絲車間,面對9套成品煙絲箱輸送小車投入運行后,經常出現急剎車、定位不準等現象,他帶領同事歷經三個月的奮戰,先后完成了7項技術改造,解決了設備廠商無法解決的問題,使煙絲高架庫物流系統瓶頸得到突破,系統整體效率提升了10%,在行業內首次實現無人值守運行。
……
孫成順主導和參與的技術創新、設備革新,給工廠帶來數千萬元效益。
工作32年,他主導完成的經濟技術創新、設備技術革新項目達400余項;《EMS系統軌道條碼自動清洗裝置的研發》獲中國質協QC成果一等獎。取得國家專利30余項、軟件著作授權5項。
他是電氣維修的行家里手。他積極探索設備科學管理,提出的“設備生命周期管理+預防性維修法”使制絲車間設備故障率低于0.02%。同時帶領團隊致力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研究與實踐,積極推動工廠數字化轉型。
他是年輕人眼中的“授業者”。他將所學傾囊相授,累計培訓3000多人次,培養出百余名電氣維修骨干,其中2人次獲省市級五一勞動獎章,13人次獲省市級技術狀元、技術能手。
32年時間,孫成順在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曲靖卷煙廠歷經8個崗位,一路走來,從中專生到工程師、從普通操作工到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他以一顆執著的匠心,朝著技術創新的一個個新高度,一路前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