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章在煙田
初夏的鄉村,天邊剛露出魚肚白,微風搖曳著樹枝沙沙作響,林中的鳥兒便嘰喳地鳴叫個不停。人們早早起來踏著薄霧走向田邊地頭,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勞作,隨處可見農人們忙碌的身影。
5月14日,在湖北省利川市柏楊鎮團圓村一塊煙田里,煙農劉建章順著一行行煙壟仔細觀察,來回不停地查苗補苗,眼里滿是歡喜,對于從事的“新產業”他充滿了希望。
可誰會想到,他是一個擁有果林、蔬菜、羊肚菌等200多畝的多個種植產業,年銷售收入達100萬余元的“老農人”,今年卻干起了烤煙種植的行當,又有了“新產業”。
“雖然我在果林、蔬菜、羊肚菌等產業取得了成功,但種植煙葉是一個收入穩定無風險的產業,煙草技術員又跟蹤技術指導,貼心服務,種煙更是一個受尊重和幸福的職業。”劉建章道出種煙的緣由。
劉建章在果木林
現年47歲的劉建章,是一個有種植產業經歷8年的“老農人”。初中畢業因家境貧窮輟學在家,夢想謀求一份職業走出困境。周圍村民都勸他種植烤煙走上致富之路,可從小目睹種煙的他,感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還有氣候的不確定因素,讓他斷然放棄。便在一家磚廠謀到一份職業,奢望起早貪黑實現致富的夢想。一晃10多年過去,雖有為數不多的積蓄,可離夢想差之千里。
“隔行如隔山,沒有經歷過種煙,就不知道‘甜頭’。看見同齡人都種煙致富了,可我仍然沒有從種煙去思考,還在想著其它的門道。”劉建章講述道。
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瀏覽與果木結緣,他發現種植黃桃有利可圖,于是經多方打聽得知安徽的黃桃基地是一個成熟產業,便只身前往考察,當年就引進黃桃種植。
他拜師學藝鉆研水果種植技術,先后到省內外參加各類學習培訓,從果木移栽、授粉、疏果、嫁接、病蟲害防治、施肥配比等樣樣精通,從一個“小白”變成“內行”。通過耐心好學,精于管理,第三年黃桃便開花結果,當年銷售收入達50萬元,劉建章的心里樂開了花。
隨后,他便再次擴大規模,流轉村民土地、林地、灘涂地,在種植黃桃的基礎上,再種植冬桃、李子、梨子等果木100畝。林下種植玉米、土豆、包菜、油菜、辣椒、羊肚菌等產業100畝,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這些年,年銷售收入在100萬元以上。
人的追求永無止境。按理說劉建章產業蓬勃發展,收入不菲,也該循規蹈矩守本業。但不滿足于現狀的他卻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心里謀劃更大的產業發展計劃。
一個人的觀念往往在耳濡目染中發生改變,在長期與煙農的接觸中,劉建章發現村民種植烤煙紛紛走上了增收致富路。煙葉生產從育苗移栽、病蟲害防治、成熟烘烤、分級銷售等環節都有煙草專業合作社提供幫助,且煙葉銷售不愁,煙草公司還投保應對惡劣氣候,保證煙農利益,是一個穩定的產業。于是,種植烤煙的計劃在他心中便塵埃落定。
林下蔬菜
“我流轉有大片的土地,種植煙葉后冬季煙田可利用起來套種蔬菜,不但能增加收入,還能肥力共享,實現一年多種,提高土地利用率。”劉建章富盤算著產業發展的計劃。
2023年底,劉建章認真咨詢和了解煙草產業的生產方式與經營模式。在了解到煙草產業的技術服務、跟蹤指導、設施投入、統一收購的優勢后,最初擔心的技術問題瞬間找到答案。2024年初,在煙草部門幫助下,劉建章將自己的蔬菜收獲后深翻菜地種植烤煙,實行“煙菜套種”模式,申請合同種植烤煙60畝,開啟了自己的“新產業”。
作為一名“新煙農”,劉建章多看、多學、多請教,從起壟、覆膜、移栽等生產環節積極向片區技術員和身邊老煙農虛心學習,每天全身心的投入到煙葉生產技術和實際操作中,邊學邊做,種植水平逐漸得到提升。
“目前煙葉移栽后長勢好,后期還要多請教,精耕細作,把握好大田管理和烘烤環節,今年計劃果木、煙葉、蔬菜實現銷售收入達150萬元以上的目標。”劉建章滿懷信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