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洪智(右)指導青年員工操作設備(潘睿攝)
?初春的清晨,潘睿像往常一樣,穿好工裝,迎著一縷陽光,準備開啟一天的工作。走進車間,遠遠便看見一個熟悉身影正在機臺忙碌著。
“王老師!來這么早呀!”
“提前做足準備,才能保證設備穩定運轉!”
眼前這位上衣被汗水浸濕,雙手沾滿油污的老職工正是卷包車間包裝機操作工——王洪智。說話間,他已將膠缸組裝完畢。
“來小潘,搭把手抬下膠缸。”
操作工潘睿趕忙跑過來,順手遞上一張紙巾。
“王老師,擦擦汗吧。”
“不用了。”王洪智用胳膊抹了一下額頭的汗珠。
“來一二,三,起!”膠缸安裝到位,盤車、啟動、查煙,師徒二人開始了一天緊張而忙碌的生產工作。老王已記不清潘睿是他帶過的第幾任徒弟了,他常說“總覺得自個兒還年輕,但每當看見徒弟們,才發現自己真成老頭了”。是啊,誰又不曾年輕過?一晃三十五載,從曾經的風華正茂到如今的雙鬢斑白,歲月變遷,改變了他的容顏,卻無法動搖他的初心。
從初出茅廬到嶄露頭角,他懷揣初心,奮發有為
三十五年前,王洪智懷揣夢想來到煙廠。身為學徒,他積極進取、勤學好問,當起了師傅“小跟班”,拿著個小本走到哪記到哪,迫切希望通過言傳身教盡快掌握技能,盡早獨當一面。但提高技能哪有這么容易,由于當時的設備自動化程度并不高,操作步驟較為繁瑣,有時雖然聽懂了、看會了,但只要自己一上手還是錯誤頻出。“要想進步得多動手!下更多的力!吃更多的苦!”王洪智暗下決心,利用生產間隙穿材料、練保養,反復演練故障排除步驟,逐漸從師傅身邊的“鐵桿觀眾”變為“得力助手”。通過努力,王洪智很快便在年輕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最早一批上崗的青年員工。
從青年員工到車間骨干,他踐行初心,精益求精
“老王呀,工作很較真,為了找出設備故障原因經常弄得身上臟兮兮的,哪怕胳膊上都是油漬,他也不在乎。”多年的搭檔霍延青說道。在大家眼里,他一直任勞任怨,充滿責任心,不管出現什么故障,都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隨著企業快速發展,在自動化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帶了挑戰。新引進的高速設備大家都不熟悉,王洪智主動請纓參與設備調試工作。剛開始進展緩慢,由于對新設備缺乏了解,僅用老辦法來調試產品根本達不到工藝標準。面對困難,他充分利用業余時間查閱各種資料,結合自身工作經驗,不斷總結嘗試,最終設備實現正常運行。多年過去了,王老師已經成為高速機組一名優秀的高級操作工,他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一直延續至今,從未改變。
從恪盡職守到傳師授藝,他堅守初心,薪火相傳
“王老師每到長時間停車的時候,他都立馬把材料拆了,讓我及時練習如何穿材料,我穿不好,王老師還會鼓勵我,不僅緩解了我的焦慮,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新學生王艷茹說。
平日里,年輕人十分愛跟這個“老男孩”打交道,因為老王總會將自己畢生所學所獲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大家,并鼓勵年輕人要大膽嘗試,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還會親自檢查他們的操作是否正確,指出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帶徒弟就是分享,既要分享操作技巧、也要分享人生信條,過程是快樂的。徒弟的成長就是師傅的成功。”這是王洪智掛在嘴邊的話。作為一名高級操作工,王洪智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精湛的操作技術,在傳授徒弟崗位技能的同時,也教會了他們擔當作為、履職奉獻。
三十余載光陰轉瞬即逝,王老師用汗水和智慧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出一段段光輝篇章,他的故事和精神將不斷激勵著年輕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現如今,他的職業生涯已接近尾聲,我們來不及告別,道不盡感謝,只祝歲月不老,初心依舊,歸來仍是少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