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今天來講什么課?上次按照你說的方法烘烤,果然掛灰少了,還是你教得好啊。”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金江鎮興文村委會的煙農打趣張子惠道。作為金江鎮的片區負責人,從2013年金江煙葉種植大發展開始,張子惠就擔任興文村委會的煙葉技術輔導員,如今已是第11個年頭。
三十年種煙路雖漫,匠心堅守終將至。
1996年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的張子惠還是個毛頭小子,初中畢業的他沒有選擇進廠打工,而是毅然回到老家和他父親一起開始了種煙之路。從育苗到采烤都需要煙農自行摸索研究,張子惠一家靠著種煙給他蓋好了房子,娶上了媳婦。
成家立業之后,張子惠乘著政策的春風,仔細研究種煙技術,從父親那里學習到了經驗,通過自己幾年的實踐,他漸漸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種植技術,通過先種麥,再種煙的模式,大麥收割后用來喂豬,秸稈一部分還田,一部分用來墊豬圈,豬糞又可以用來堆捂農家肥,農家肥再施用于煙田,形成良性農、畜業共同發展。這種大麥和烤煙輪作的種植方法既有利于土壤保育,又對其發展生豬飼養有良好助力,老張也從原來只養了3頭豬到現在養了20多頭,形成一定規模。
“以前我們自己秸稈還田,自己堆捂農家肥,大家習慣了這種模式。近些年來,煙草公司對這方面還有補貼,為我們煙農減輕了負擔,現在的種煙環境是越來越好了。”張子惠如是說。
張子惠在煙田里查看長勢。鄭趙安澤,2024年8月3日攝
十一年指導技雖難,勇于開拓必將成。
2013年,香格里拉市迎來了煙草業的大發展。張子惠一個作為外鄉人,帶著一身的種煙本領和熱情,來到了香格里拉市金江鎮興文村,承擔起指導煙農的重任。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一眾混雜著期待、擔憂的目光,他沒有退縮。憑借著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他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地向當地煙農傳授種植技巧,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
在張子惠的指導下,農民們逐漸掌握了適宜的種植方法,慢慢的,種植思路變清晰了,種植技術也提高了,他用行動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老張。作為興文片區的負責人,張子惠深知責任重大。他時刻關注煙草方面的新技術、新政策,確保政策宣傳到戶,尤其在烘烤方面,從原來的老土烤房到現在的生物質燃料烤房,再到物聯網烘烤,每次技術革新,老張都一馬當先,認真拿小本子記好技術要點、操作細則,再跟煙農們講授,盡全力輔導好他們。
都說“會種煙的是徒弟,會烤煙的是師父”,張子惠從徒弟到師父干了19年,而現在他找到了帶徒弟這一新事業。“老張本來自己種煙技術就好,烤煙也是一把好手,他從十多年前就來教我們了,聽他的肯定不會錯。”興文村委會的煙農對他評價很高。
老張準備采收下部煙葉。鄭趙安澤 2024年8月3日攝
從開拓者到堅守者,這條路老張已經走過了三十個春秋,而從堅守者轉變為開拓者再出發的這十一年,他又對這個干了小半輩子的行業有了新的理解和新的奔頭,在一聲聲“老張”的詢問和稱呼里,他的心定下來了,肩上的擔子也更沉了,但腳下的步子卻邁得更堅定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