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山東省桓臺縣唐山鎮唐一村泊悅便利店內,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手持剪刀,全神貫注地展示剪紙技藝。紅紙翻飛間,一只展翅的鳳凰、一簇盛放的牡丹漸次成形,周圍一群人或屏息凝神觀看,或輕聲贊嘆。指尖藝術與人間煙火在此交融,勾勒出一幅傳統與現代共生的溫暖畫面。
這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就是泊悅便利店店主沈文瑩。今年剛滿34歲的她,已經鉆研剪紙20多年了,特別是在唐一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沈文瑩眼中,剪紙已經不僅僅是興趣,更是她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沈文瑩的剪紙情緣始于7歲那年的一個冬日。
“爺爺的老花鏡片上凝著霧氣,可手拿剪刀穩得像畫師執筆。”回憶起童年時光,沈文瑩的眼眸依然閃爍著孩童般的光彩,“一張張普通的紅紙在爺爺的剪刀下,很快變成了一個個精美的圖案,或是人物,或是花草,特別吸引人。”
在爺爺的熏陶下,沈文瑩與剪紙結下了不解之緣,對《五谷豐登》《連年有余》等傳統紋樣的剪紙更是格外喜歡,這些承載著農耕文明密碼的圖案,成為她藝術啟蒙的鑰匙。
隨著對剪紙的深入了解和熱愛,沈文瑩已經不滿足于爺爺的教導了。她通過圖書館、網絡等各種渠道,搜集各種各樣的相關書籍和資料,刻苦學習剪紙技藝。曾經,為了更好地完成一幅作品,她甚至徒步5公里到鄰村向老藝人求教。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沈文瑩不僅對剪紙更加喜愛,對剪紙背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和傳承也有了濃厚的興趣。
2023年,這位民間剪紙愛好者完成華麗轉身——經過系統研習民俗學、非遺保護理論,沈文瑩捧回了北京市中華職業教育培訓中心授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普及講師”職業技能培訓證書。
“剪紙不只是手藝,更是活著的文化基因。”如今沈文瑩定期走進中小學、社區講堂,用年輕人喜愛的短視頻解析《老鼠嫁女》中的婚俗文化,帶孩子們用剪紙復刻《山海經》中的神獸,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生機。
經營中,沈文瑩把剪紙智慧融入商業細節。如今,泊悅便利店已悄然變身“非遺驛站”:貨架上垂掛著元宵玉兔、端午艾虎等傳統剪紙,收銀臺旁陳列著蓋“泊悅”印章的淄博民俗剪紙,而在卷煙展示柜上,齊文化主題剪紙與“泰山”品牌卷煙相映成趣。
沈文瑩還利用自己的技能創新營銷模式——春節期間推出“滿贈剪紙福袋”活動,母親節推出定制肖像剪紙服務……當同行苦于電商沖擊時,她的店鋪因獨特文化體驗實現了銷售額的平穩增長,成了農網終端建設的“文化樣板店”。
今年年初,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沈文瑩啟動了“非遺進萬家”計劃:在店里開辟體驗區,每月開設剪紙公益課;與文旅部門合作,開發剪紙文創產品……
“希望每個拿起剪刀的人,都能剪出自己的文化自信。”說這話時,她正教幾位顧客剪“三八節”主題作品,剪刀開合間,朵朵木蘭花綻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