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制絲車間里有位邱師傅——邱宇祥,他被稱為現實版的“變形金剛”。
你要說他是機修工,他翻圖紙,查程序,用電筆,在PLC平臺里的技術解碼那叫一個巧;你要說他是一個電工,他正在減速機旁“聽診”,能把準各種設備的脈搏,開良方。邱宇祥可以在不同的崗位角色間自由穿梭、隨意切換,他精一樣、通兩門、會三樣。
邱宇祥工作照。馮琰 攝
機電雙修:機械精度師與電氣診斷師
設備點檢時,邱宇祥盤桓在各個設備間,站、仰、蹲、趴,“停!這個法蘭安裝的同心度有偏差,必須返工。”喂料機旁只見他耳朵貼近機身,手中的扳手輕輕敲擊。“軸承間隙大了,必須馬上處理!”
他對徒弟說:“設備會‘說話’,就看你聽不聽得懂。”比如“設備‘不適’都有因果,溫度是語言,異響是暗號。”28年的深耕,邱宇祥熟稔每個設備的脾氣,是車間名副其實的診斷師。
他利用業余時間,把設備的各種異常聲音都記錄下來,結合振動、溫度數據,建立了“聽設備異常數據庫”。在他的幫助下,車間設備技術室重新梳理了一二三級設備點檢機制,降低了停機斷料率,設備運行效能提升了8%。
“制絲如煉心,溫度差一點,水分調控慢一點,成分偏一點,都可能影響整批煙絲的質量。與其‘被動應對’問題,不如‘主動出擊’提前解決隱患,從煙葉進廠到煙絲進儲柜,十幾道工序、幾十項關鍵參數,容不得半點懈怠。”邱宇祥說道。
邱宇祥正在巡檢設備。馮琰 攝
設備護衛:創效“發明家”與降本“摳管家”
針對一些設備問題,邱宇祥又化身“發明家”,辦法就跟爆米花似的噼里啪啦往外冒。葉絲線物料中的雜物問題一直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隱患。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對機械、電氣知識信手拈來的邱師傅主導設計了雜物識別設備,在切絲機出口振槽設備上架起“電子哨兵”,用光譜識別技術的“火眼金睛”讓雜物無處遁形。
當然,邱宇祥還是個“摳管家”,他的“緊” 囊妙計,就是“摳”與“淘”。每個季度他會組織機電修理工把換下來的配件進行分類,然后經過整形、除銹、焊接、修補等工序修復后,舊氣缸、舊閥門、舊電機等這些廢舊材料便重獲“新生”,重新上崗。
邱宇祥指導青年修理工調試設備。馮琰 攝
近年來,邱宇祥常常和其他職工進行技術交流和探討,他帶領所在班組完成大小檢修、結構件制作、技術改造等項目50余項。
邱宇祥在不同的領域里不斷“變形”,在不同的崗位上不斷成長。28年的工作生涯,他始終追求的就是在新的領域發光發熱,邱師傅的“變形記”未完待續,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