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村干部介紹,馬金文十分勤快,每天天不亮就外出做活……55歲的馬金文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洼垤鄉羅垤村一個五口之家的主心骨。洼垤鄉羅垤村人均可耕地只有1.9畝,土地異常金貴,但由于整座大山都是喀斯特地質地貌,山高坡陡石頭多,常年干旱少雨,即使下雨,地表也難以蓄水,加上石漠化嚴重,土地貧瘠,祖輩靠天吃飯,農業收成基本是“種一山坡,收一籮籮”。
多年來,馬金文一家以養豬、養牛、種烤煙來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2017年得到國家補助5萬元后,他家拆除土坯房,住進了磚混房。考慮到他有養殖經驗,當地政府出資購買10只山羊,幫助他壯大養殖,加上種植烤煙,馬金文一家于2018年實現脫貧。
“吃穿不愁,住房解決了,貧困帽子甩掉了,難道日子就一直這樣平淡下去嗎?”馬金文常常陷入沉思。
“自己年紀大了,只能在家種地,兒媳婦也準備回村當鄉村醫生,只有把地里的石頭搬走才能提高收成,增加收入。”馬金文一家人統一認識后,說干就干,2020年元旦一過,馬金文便開始了“造地”行動。每天一大早,天剛放亮,他就帶著妻兒來到石頭地里,一次又一次高高舉起大錘砸向堅硬的石頭,再用鋼釬把砸松的石頭撬起來,搬到地邊,一層層壘起石頭埂子。一家人就這樣早出晚歸,用簡單的農具奮戰3個多月,地里大大小小的石頭被一個個搬走。為了能夠種出優質煙葉,他拿出積攢的2萬余元錢,請來裝載機和卡車,從山腳拉來100多車砂土置換了石頭,原先凹凸不平的8畝石頭地中有5畝變成了平整的烤煙地。
馬金文砸石填土改造后當年土地產量提高30%,加上出售肥豬和山羊、交售煙葉當年收入達9萬元。看到馬金文一家取得的成果,村里的群眾都開始投入“造地”運動,全村“造地”百余畝,“種一山坡,收一籮籮”的歷史有了改變。
嘗到甜頭的馬金文一家更加堅定了當初的決定,2021年仍然繼續與石頭硬碰硬,從大年初三就開始下地,掄起鐵錘,點石成金,希望在新的一年增加更多收入,過上更加殷實的生活。
2月20日6點起床后,簡單吃過早點,天光朦朧,馬金文扛著一麻袋草料送到村腳畜廄,給牛羊吃上“早點”,隨后步履匆匆返回家中,把砍刀系在腰上,拿上簡單的勞動工具,讓妻子白豆恩坐在身旁后發動三輪車,順著鋪設好的石板路駛出村外。三輪車沿著脫貧攻堅新修的水泥路,半小時就岔上通往自家土地的機耕路。
![]() |
砸石造地的馬金文和妻子白豆恩。崔永紅攝 |
此時,太陽剛剛出山,夫妻兩沐浴在溫暖的春光里。
來到地里,馬金文從田棚里取出鐵錘、鋼釬,白豆恩拿上籮筐、扁擔,丈夫把石頭砸碎,妻子用籮筐把碎石挑到地腳,壘成埂子,在紅河東岸的高山云霧里,夫妻兩人的身影來回穿梭,時隱時現,直到太陽當頂才收工回家。
中午,馬金文兒子和在醫院實習的兒媳婦及孫女也回到家里,全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對幸福生活的滿足感都顯露在一家三代人的臉上。
飯后,馬金文重又把砍刀系到腰間,挎包上肩,手持羊鞭,把羊群趕出村外,這個彝族漢子的身影漸漸隱沒在已抽出新芽的山林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