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勞卻不覺得累,也是一種幸福。”在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高村鎮平原村廣袤的土地上,結束了一天勞作的煙農衛向前在QQ空間里寫下這樣一句話。
2021年10月21日午后,59歲的衛向前站在電烤房旁邊,身形瘦長、臉龐黝黑,笑起來顯得有些靦腆。
“我2012年返鄉,2016年開始陸續流轉了100多畝地種植煙葉和一些糧食作物,現在添置了3臺拖拉機,從煙葉起壟、移栽到覆膜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談起種煙,衛向前如數家珍。
村里人都說他有知識、有文化、煙種得好,卻極少有人知道他為什么會如此。
衛向前說,他自讀書時起就有一個文學夢。“曾給好多報紙雜志投過稿,《人民日報》還登過我的稿子嘞。”回憶往昔,他不自覺地嘴角上揚。
也正因為他的寫作才能,2003年外出闖蕩的衛向前和妻子在廣東省江門市一家外資企業落了腳,并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級白領,衛向前擔任該企業報的主編。
“放棄夢想的工作回到家鄉,值嗎?”筆者不禁問道。
沒有想象中的失落,衛向前回答,“家里有80多歲的老母親和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而且中國人都講究葉落歸根,這片土地才是我的根啊!”
衛向前展示大棚中的香菇 李煒 攝
當然,讓他欣慰的,還有收入。“政策好,煙站的工作人員經常來幫忙,技術員也三天兩頭來指導,化肥、育苗都由他們提供。今年我種了20畝煙,收入能有12萬元左右。半年前聽從了縣煙草分公司的建議,我在廢棄的炕房里種上了香菇,一炕房又能增收5000元。從事農業雖然辛苦些,可收入比外出打工要可觀很多。”
誰不說咱家鄉好,是采訪過程中衛向前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他是農民的兒子,兜兜轉轉不過是從農村回到了農村。
生活不止有田園與牧歌,衛向前還關注農民的勞作與耕耘。雖然他已極少拿起筆寫文章,卻在用另一種方式記錄生活。朋友圈里,他分享了許多短視頻,記錄煙苗移栽的過程,拍攝碧藍如洗的天空與綠油油的煙田,當然,還少不了烘烤后黃金葉堆成小山的豐收場景。
夢想與事業不再是需要取舍的選擇題,衛向前將他們共同傾注在了這片希望的土地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