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第一次到李春蘭家里的那天”虞城縣煙草專賣局專賣管理監督科的副科長黃震輕聲回憶著第一次前往孟樓村見到扶貧對象的場景。“那么大點地方,除了土就是破磚,家里物件少的可憐。李春蘭就站在門口,老太太七十多歲了,十分努力得對我笑,臉上的皺紋也因為這笑更明顯了。”自響應黨和國家的政策積極投身精準扶貧以來,黃震已經記不得來了多少趟這個原本破敗的家,但卻總記得這第一次相遇時的一點一滴,黃震說,那時李春蘭的笑容和那個令人心酸的家形成的鮮明對比,給了他很大的沖擊。“當時沒有多想,只想讓她可以笑得更輕松些。”
就是在這樣的初心下,黃震說干就干,先是從駐村書記那里側面了解李春蘭的基本情況,摸清現在的經濟條件。又專門買了些小菜,拎著新鮮的雞蛋、牛奶來到李春蘭家中,在飯桌上打開話匣子,一來二去,李春蘭早已把黃震當做了家人,原來還顧慮來個領導是個有派頭的,但這樣和諧愉快的相處久了,李春蘭逢人便說:“俺家的黃震,那是太好了,那比親的都親。”這對于樸實又看重親緣的鄉民來說,是最高等級的評價了。能收獲這樣的情誼,足見黃震付出的真心和誠意。
黃震不僅自己帶頭在扶貧路上苦干,更是主動發動身邊的人一起想辦法,并把想法落實到實處。比如幫助貧困戶銷售自家產的土雞蛋,雖然這與自己的扶貧對象沒有關系,但這個想法一經提出,黃震便積極聯絡買家落實。不少貧困戶通過他的介紹,將自家的土雞蛋賣出了個好價格,尤其是一位外號“老伍”的鄉親,家里有只鵝,鵝蛋雖大可味道卻不好,平日里少有人吃,想賣了換些錢又苦無銷路,他聽說黃震給很多貧困戶操心賣土雞蛋的事,便不好意思得去和李春蘭說,想請黃震也幫幫自己。李春蘭知道以黃震的熱心腸,一定會親力親為,果不其然,黃震從女同志那里聽說孕婦吃鵝蛋好,便立刻著手聯系。冬季到來之前,老伍靠著賣鵝蛋收獲了差不多2500塊錢,這筆收入讓老伍的臉上紅潤了不少,對黃震更是感激不已。就在他想讓李春蘭請黃震到家里做客,好好答謝的時候,黃震又玩起了“失蹤”,愣是沒有時間。只是李春蘭和老伍知道,他哪里是沒時間,他那是不忍心鄉親們破費呀!
“黃科長經常對我們說,自己也是從小苦大的孩子,現在有能力了,能幫就幫。”專賣科的同事薛建說:“他是老黨員了,思想境界都很高。對那些貧困戶,就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他經常說,看到年紀大的老人過不好,就像是自己的父母過得不好一樣,說啥都得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黃震在扶貧路上的點滴,身邊的人都看在眼里,打心眼里佩服這位踏實肯干的優秀黨員。科室里的年輕同志更是把他當做自己的榜樣,事事向他看齊。90后大學生呂賽男說:“黃科長身上有一股精氣神兒,把我們身邊的人都帶動了起來。從他身上,我能真切的感受到當年我們黨在艱辛困苦中傳承下來的熱血與初心。他是我們年輕人的榜樣,我們都以能成為像他一樣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受鄉親們喜愛的黨員為目標。”
黃震對大家的贊譽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說:“我沒有想其他的,就是黨和國家給了我這樣一個途徑,一個任務,作為一名黨員,義無反顧投身到扶貧建設中去,就是我應該做的。現在,孟樓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每次去都有一種回家的親切感,這也是扶貧工作帶給我的驚喜。”對于李春蘭來說,她又何嘗不是多了一位親人,只要一有空,黃震便常去李春蘭家中,這些年來,李春蘭家里添了新的家畜、用具,房屋漏風漏雨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現在看看,早已不見當初破敗的光景,這一切,都凝聚著黃震的心血。李春蘭家中的日子越過越好,而他卻一刻也沒有放松,對貧困戶的牽掛一絲也沒少,問他為什么,他只是笑笑說:“要常回家看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