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卷簾門,整理柜臺、打掃衛生……上午7點剛過,邢棚榛便做好了開門營業的準備。
邢棚榛的雜貨店就在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古城東門旁的一條小巷內。小巷不長,但居住在此的人不少,看店的時候,邢棚榛不時和路過的街坊打招呼,真誠的笑容,讓人心里暖暖的。
圖片說明:邢棚榛整理雜貨店。鄧楚瑜攝
51歲的邢棚榛是河南洛陽人,古城建水,是他的第二故鄉。
1990年12月,21歲邢棚榛參軍入伍,部隊駐地就在建水。服役12年,邢棚榛不僅四次獲“優秀士兵”嘉獎,還收獲了愛情:當兵第6年,邢棚榛遇到了妻子黃乙,這個甜甜的建水女孩,讓他一見鐘情。
按照相關政策,服役期滿的邢棚榛有兩個選擇:回老家安置工作,或是自謀職業。河南老家的冬天要比建水冷許多,黃乙和兒子住不慣。在條件不錯的工作和家庭面前,邢棚榛選擇了后者。
黃乙娘家的條件一般,小家庭過日子只能依靠自己。2005年,邢棚榛和黃乙在建水縣汽車客運站附近租了一間門面賣米線、卷粉和烤豆腐。在愛情的滋潤下,這個普通家庭的日子有了起色,一家三口幸福滿滿。
黃乙選擇邢棚榛,除了他帥氣的面龐,還有一顆善良的心。
2008年一天,邢棚榛在店里忙活,一位拾荒老人低著頭走了進來,緩緩踱向角落里的一張桌子,準備端起桌上的米線碗。
“大娘,那是別人吃過的,還沒忙得收拾。我給你做一碗。”“我只有2塊錢,不夠。”老人怯生生地說。
邢棚榛眼窩一熱,趕忙燙了一碗米線,又切了一大塊酥肉,端到老人跟前。
老人吃罷米線,將撿到的幾個塑料瓶往邢棚榛跟前一遞,意思是以此支付米線錢。
邢棚榛濕著眼眶對老人說:“大娘,以后你盡管來,不用給錢。” 此后3年時間里,只要到邢棚榛的小吃店里,老人都能吃到一碗熱乎的米線或卷粉。
邢棚榛想要的不多,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份溫飽有余的收入足矣。然而平淡的日子,終被不幸打破:2010年,在身體經歷一段時間不適后,黃乙在體檢后發現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
為了給妻子治病,邢棚榛帶著她多次輾轉于北京、上海、昆明的醫院,家里的積蓄花光了,就找老家的親戚借,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只要有一線希望,他都毫不猶豫。
2012年,邢棚榛傾其所有,黃乙還是走了。留給他的,是為妻子治病欠下的100多萬元借款和未成年的兒子。斯人已逝,生活還要繼續,邢棚榛獨自一人照料著小吃店,一邊還賬,一邊照料著兒子。
3年前,邢棚榛看著日漸年邁的岳父岳母生活起居不便,便將兩位老人接來與自己同住。80多歲的老人衣食無憂、有人照顧,晚年幸福莫過于此。
去年下半年,小吃店的生意實在難以堅持,無奈之下,邢棚榛在家里開起了一個小雜貨店,并向當地煙草部門提出了申請,成為了一名經營戶。初為經營戶,邢棚榛一竅不通。當地煙草部門的客戶經理對他悉心指導,幫助他克服經營初期的困難。
眼下,小雜貨店是邢棚榛贍養老人、償還借款的唯一收入來源。為了多掙錢,已年過半百的他,每天很早就開門營業,到夜里一兩點才打烊。幾年前,邢棚榛的兒子到遼寧工作,減輕了他的一些壓力,給妻子治病的借款,還剩20多萬元沒有還清。
旁人問邢棚榛,一個人撐起一個家,累嗎?
“說不累是假話,岳父岳母年紀大了,店里的活計幫不上忙,事情多的時候,我一個人確實夠嗆。”邢棚榛的妻子去世這些年,有不少人跟他介紹對象,但他都婉拒了。“心里一直放不下她,總覺得她只是去了遠處……”
邢棚榛有一個打算:等還清了賬,遇到合適的店面時,重新開起小吃店。”我一個人習慣了,把店開好,照顧好老人,這才是我想做的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